“双核驱动 智慧提升”《国际商法》课程创新管理案例

发布时间:2025-03-19点击量:

   

一、课程概述

《国际商法》课程是全面阐述国际间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所遵循基本法律原理、法律实务及具体操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课程。

综合学校、专业、课程定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注重个性发展、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法律原理及应用技能,具备国际商事交易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学情:本课程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大二学生,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过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可以理解《国际商法》的基本法律原则及要求。学生学习态度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思想特点有多元性、求异性、独立性、成长性特点。

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思想及经世济民责任感。自主学习及合作力较弱,合作能力及方法有待提升,重“学”而轻“研”。

二、问题概述

1.融教不调

课程植入资源和元素忽视对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人才定位等方面考量与互融。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是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要求,而课程教学方法常缺乏将三者有机融合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不能紧密联系学生客观情况因材施教,使课程教学与教学目标不能同步达成。

2.知评不深

第一,学生“知”不深。移动互联网重塑了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发、传播过程,对大学生而言,求“快”、求“具体”、求“形象”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专注度的下降和思考能力的退化。使得知识学习者习惯于浅尝辄止,难以从更广阔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辩证思考,认知观单一僵化,使本科教育缺乏主体能动性。

第二,教师“知”不深。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提升要求教师转变思维,结合智慧课堂、AI工具设计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但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情、时政、学生心态、授课方式的综合把控升级,课程建设融入依然建立在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

第三,课程评价系统单一。教学策略方法参考指标单一,全班一盘棋,不能实现个体学生的增值性成长。

3.心行不一

在课程思政建中,大学生和教师均是课堂的主体,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使大学生积极融入课程教学,也要促进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成长,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授与做的统一,师生共进的统一。

然而学生课堂参与表层化,课程思政不“入心”,难以内化为精神追求;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脱钩,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念与钻研的动力,社会及家长的投资收益心态,使得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时间土壤贫瘠不已,教师内核成长缓慢,没有足够的迭代更新,创新难出成果,难以将外化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持续改进的方法与内容

基于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深化中显现的问题,《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坚持以知识学习和思政沁润为双核,以智慧课堂及AI工具为途径,双核驱动,智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基于智慧课堂与AI工具进行学情分析 为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授学段为三年级,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与需求多维角度评价,同时预估在本教学模式下的学情提升效果,为教学评价与提升提供基础。

2.“多式”融合,融教相调

 

1)利用AI智慧课堂教学工具,课前、中、后三段全程统一,授课教师与行业导师两师结合任务驱动等教学法,坚持成果导向,结合思政五维度增值评价,融入全程化课程思政设计,实现以学生思政素养深化发展的教学目标。 

 


2)课程知识点以“大课程”观融合构建教学模块,融合多元思政要素,融合针对性的专业教学融合多种手段,即“专题式”、情景式、启发式(感悟式)、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探索式、案例式等。总体上,所有重构知识单元的内容,融会于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架构的体系之中,实现理论知识互融互通、一以贯之的理念。 自建思政案例,使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知之而深,双核驱动。

3.强化细节 知评共深

1)以学习任务单为突破,解决学生预习效果小、课堂效率低的问题。以任务分配单解决小组合作贡献失衡问题,同时提供更客观的评价赋分依据


  


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在三段教学中,利用不同预习工具评价学生学段,通过教学模块整合设计,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知评同频,学生实现三观不同频度的增值成长,实现学生思政能力的持续深化。


 


综合而言,基于《国际商法》课程质量提升建设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持续挖掘教学中的痛点,通过有效措施及教学创新来打破困境。在教学内容中,科学重构,以项目加模块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权、讨论权、质疑权和反驳权,从模块逻辑出发,鼓励自主思考,鼓励答案多元,学生综合能力深化得以深化,理论与职业目标对接,养成自我能力迭代更新。

高质量人才培育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浸润。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听、说、做”三位一体,全方位动态融合思政内容。从“我以为”出发,在打破固有观念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认知观。以“方法论”入手,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方法,既学习知识,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我来做”收尾,深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双核驱动,智慧提升。本课程将以持续改进的前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来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