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

我校隆重召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题工作会

发布时间:2019-05-08点击量:

我校隆重召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题工作会

5月5日下午,由教学与研究部组织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大赛暨我校第四届“鱼化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题工作会在学术苑二号报告厅召开,西安外事学院党委书记闵小平、学生工作部部长刘亚杰、教学与研究部部长潘君及各学院院长、教学与学生副院长、学科竞赛基地主任、学科竞赛负责人、创业课全体教师、“互联网+”大赛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专题会,会议由潘君部长主持。

               

专题工作会从赛事解读与工作部署、指导教师经验分享、学生项目路演、获奖学生参赛经验分享等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峰泉对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本届“互联网+”大赛工作安排以及我校参赛总体部署细致讲解,对第五届大赛基本情况和主要变化进行解读,并对我校大赛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和安排,强调今年各赛道参赛异同和参赛指导教师及学生参赛时注意事项,要求各学院一定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确保参赛数量,规范项目填写,教师认真指导,保证参赛质量。

       

其次,由第四届“互联网+”大赛陕西赛区银奖项目--《一款隐藏与手机壳使用APP控制的电纸书》参赛指导教师、创业学院副院长刘显升进行指导教师经验分享。通过对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互联网+”大赛的起源与发展,对本届竞赛报名系统、赛道、组别选择等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说明,运用第四届“互联网+”大赛参赛获奖项目现场指导,从熟悉赛制、项目选择、团队组建、方案论证、文案撰写、答辩演练等各方面给所有参会老师和学生分享经验。

第三、来自工学院崔曾同学对第四届“互联网+”省级大赛银奖项目--《基于树莓派的身份识别应急联防移动处置平台》现场路演,从项目背景、市场需求及优势、项目怎么做、项目股权、融资、存在的风险、项目团队介绍以及项目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保驾护航等方面现场答辩路演,使现场老师和学生对参赛项目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随后,来自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01班的武鹏同学从 “团队、项目、机会”等方面讲述如何参加“互联网+”大赛,号召所有参赛团队从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ppt、项目视频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跨院、跨学科组队,分工合作,项目打磨,号召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科竞赛,只有多参与、多实践、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从参赛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更好的丰富自己大学生活。

       

在师生经验分享及现场路演后,学校党委书记闵小平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下,“互联网+”大赛将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把握时代的脉搏,从更高层次重视大赛。二、积极适应。“互联网+”大赛作为目前国际、国内级别最高的赛事之一,需要师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参赛,大赛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也是检验学校办学实力,检验每一位教师、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重要是对我们一流学院建设情况的有效检验,我们要创办百年名校,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赛项目能不能和我们扶贫村挂起来,需要老师和学生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三、注重实效。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对待,项目要更加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去认真思考。在讲话最后,闵书记提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自信的人,做一个处处留心的人,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相信,在全体教师辛勤工作下,特别是学生的努力下,外事学院将在本届赛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最后,潘君部长根据闵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了强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呼应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校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希望各学院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追赶超越的精神,扎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工作,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参与大赛,实现我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赛学相融”的人才培养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