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站内检索: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常规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学籍与学位 |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教学简报2014年第1期

2014年04月14日 10:00  点击:[]

西安外事学院教务处主编  2014 年第1 期(总第215 期) 2014 年04 月10 日

*****************************************************************

 简   讯 

3月下旬,我校顺利完成2014届本科毕业生答辩工作。

3月28日,我校共有31人参加大学法语专业八级的考试。

3月29日,我校共有661人顺利完成2014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3月底,我校2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完成开题工作。

4月9日,2014年上半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及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报名工作全部结束,本次英语四级报名共7104人,英语六级共753人,法语四级共45人,英语A级27人,英语B级554人。

4月9日-10日,在各二级学院的配合下,圆满完成2015届6251人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工作。

本学期,为落实教学改革工作,学校在多次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了20门尔雅通识课程作为我校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

◇◇◇◇◇◇◇◇◇◇◇◇◇◇◇◇◇◇◇◇◇◇◇◇◇◇◇◇◇◇◇◇◇◇

教学工作动态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前期教学工作小结

   根据学校教务内字〔2014〕 4 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及学校定期教学工作检查制度,3月3日至14日由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督导室及各二级学院,组建联合检查小组,对学期初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落实,准备齐全

   3月1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开学初教学准备会议,教务处下发了《开学初教学检查通知》,各教学单位能根据会议精神和检查安排,召开专门检查工作会议,并组建了由各院院长带队的检查工作小组,深入到教学一线,对教师、学生的课表发放,教材到位情况,教室(多媒体)、机房的卫生情况,各项实验设备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检查。

   本学期是我校改革后的第一学期,也是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整改的关键学期,又是毕业生毕业学期,各项工作任务重且很集中。因此,各单位都能认真部署开学初的教学检查工作,从发好每一份课表,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班主任和辅导员分工负责又积极配合等各个教学环节,落实常规教学工作的“三保证”,有利的保证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期初各项教学工作井然有序

   1.学校检查小组人员和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相互配合,深入检查各教学环节,保证开学第一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从各检查小组检查反馈情况看,各教学楼教学秩序井然,任课教师均能按时上、下课,教师、学生精神状态良好,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资料齐全,绝大多数教室、楼道干净整洁。

   3.全校本科、高职学生平均到课率较好。开学一周内,本科学生平均注册率达90%,高职学生平均注册率达97%。

   4.为了保证教师能按时上好第一周的课,各教学单位安排课表的相关负责人员均提前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每一位教师,无人发生跑错教室的现象。

   5.本学期我校进行体制改革,各学院行政人员减少,商学院杜晨老师负责本学院全部教材的发放工作,利用两天时间加班加点对商学院104种65000余本教材进行了集中发放,辅导员、班主任积极配合,做到课前教材无差错发放。

   6.本学期我校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承担了班主任的工作,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在开学初与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密切接触,开展了班会并进行了接手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专项工作平稳进行

   一是2011级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我校各专业参加专升本专业课考试的学生共410人,其中上线学生共345人。考试组织严密,严格要求,“两人监考,单人单桌”,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李海峰副院长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到考试现场进行巡视。

   二是2010级本科生毕业答辩工作。各学院多次组织召开毕业论文工作部

署专题会,各学院均能按照程序进行,论文答辩过程严谨,确保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我校体育教学改革,12级,13级本科学生从网上根据自主时间进行选课,规模较大,完成较顺利。

   四是补考工作顺利完成。本学期补考从3月8日—14日,各教学单位按照考试的要求完成试卷印刷、组考、成绩评定和登录等工作,无一差错。

四、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各教学单位要将常规教学检查工作做细,要从强化教师、学生到课纪律等方面落到实处,并做好如实记录。

   2.各教学楼内仍存在学生迟到等现象。希望各教学单位对学生此类现象要做好教育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3.各教学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课程特点,根据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案设计,严格执行制度并及时检查;并安排本单位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新聘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欠佳的老师听课,以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教务科供稿)

◇◇◇◇◇◇◇◇◇◇◇◇◇◇◇◇◇◇◇◇◇◇◇◇◇◇◇◇◇◇◇◇◇◇

             与传统教育相比,MOOCs有何不同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中文表述尚未规范,有音译为“慕课”),这是一个诞生不久的新词汇,也是一个使用和搜索频率极高的词汇。MOOCs于2012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s风暴”。

   或被动,或主动,中国也被裹挟进这场全球“风暴”。MOOCs是什么?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又将改变什么?传统的大学如何应对MOOCs的挑战?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MOOCs?

   关于这些问题,中国一些教育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及开放大学的专家学者已进行过多次探讨。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MOOCs的兴起过程,MOOCs与以往的网络公开课有何不同?

   李志民:MOOCs指的是在线提供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微证书的管理。MOOCs与以往的网络学院有着本质区别,与网络公开课的区别也很大。上网络学院是有条件的,封闭的,MOOCs则无门槛要求,是开放的;公开课的本质是教育资源库,课程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自然不会给学习者以评价,而MOOCs不仅提供免费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MOOCs将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全流程的再造,甚至是对国家教育主权的挑战。

   MOOCs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收效甚微。互联网发明后,e-mail(电子邮件)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几乎同时提出,但e-mail几乎取代了传统的信函邮件系统,而e-learning仅仅是教育中一个小小的补充。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对话时称“互联网民用发展20年来,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而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而这次MOOCs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可能大得令人吃惊。

   记者: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MOOCs有何不同?

   李志民:在MOOCs模式下,传统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集体做作业、答疑;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端”;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交谈的时间增加;教师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小,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可反复学;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学习过程可在任何地方进行,学习方式灵活;采用数字教材作为辅助材料;推行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学校发证书灵活;留学变得简单,甚至不再有留学的概念。

  记者:在教育模式上,MOOCs将带来哪些变化?

  李志民:MOOCs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MOOCs不需要有学校的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MOOCs推出的微证书概念,实质上是大学本意的回归。微证书的推出,使得学习不再是几十个人同一进度,没有班级的概念。在MOOCs的模式下,优秀教师的能量成倍扩散,一门课程可能会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注册学习,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主讲的“思辨的艺术”这门课就有58万人注册学习,这在传统的校园、课堂学习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

  MOOCs带来的颠覆性的变化还表现在:一是可以使那些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二是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的独角戏逐渐变成教学团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终将出现“教学导演”职业。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3.9.23    

                                  作者: 记者 汪瑞林 张春铭

 

 

 

 

 

 

 

 

 

 

 

 

 

 

 

 

 

欢迎各教学部门赐稿,联系方式:8875 1321

关闭

Copyright 2018 ©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 邮编:710077 
电子邮箱:jwc@xaiu.edu.cn
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