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站内检索: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常规教学 | 培养方案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学科竞赛 | 学籍与学位 |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教学简报2016年第五期

2016年09月07日 15:22  点击:[]

本 期 要 点

²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办工作安排

²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安排

²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补缓考工作安排

²商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着力建设优质大商科

²开学伊始商学院开展系列教师业务提升培训

²全面解读“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²探索特色德育体系教学改革,思政部开设《化鱼成龙》新课程

教学安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办工作安排

根据董事长,书记、校长及各工作部长在25日教职工大会的讲话精神和工作要求,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教务管理、督导检查、协调服务、组织评价的工作职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水平,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现将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为重心,以审核评估要求为标准,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两大抓手,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加大品牌专业和课程建设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授课方式改革、优化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应用、职业能力培养和全人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强化过程监控、注重内涵发展、健全激励机制、明晰职责、规范流程、构建严谨、务实、精细、全效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坚持教育为本,务实创新的办公室管理宗旨,将师生满意、学院满意、学校满意、自己满意作为办公室工作价值取向,积极开展文明型、学习型、节约型部门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考试管理、学习竞赛、实践教学、学籍学位管理等方面为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服务,争创“双一流”工程。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学分制

具体思路:从落实检查入手,逐项推进

具体工作:1.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及两个学期学生选课的实际,继续完善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把学分制改革、特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2.导师制落实。根据学校制度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导师配备,导师和学生对接到位;二是导师工作落实到位,学生学业指导计划书的落实,辅导学生选课,2016级本科生在军训期间完成本学期课程选课,18号正常开课;三是导师指导工作考核。

3.教学资源调配。根据学分制教学要求,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开放,实行教室、实验室在课余、晚自习、周末等时间段向学生全开放管理模式,各学院的部分实验、实训课实行6天排课制。从本学期开始南区3号楼所有教室对学生实行全开放式。

4.落实学生课程重修工作。依据《西安外事学院普通本科生重修管理办法》等规定,扎扎实实做好2015级本科生课程重修的选课、考核、成绩评定等各项工作。尤其是对于重修课程门次较多的学生,学业导师、绩效管理部门要做好选课规划,处理好新选课程与重修课程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

5.完成2016级高职学分制方案论证,凸显高职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岗位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分制人才培养优势,结合1年来学分制在本科试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试推行学分制。

(二)教学建设

具体思路:以建设为主,突出品牌,强化内涵

具体工作:1.专业建设。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稳定与适度发展的实际,以品牌专业建设为主,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对全校所有本科专业进行品牌、重点特色、一般三个层次打造,重点突出专业群建设、成果建设、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实力和影响力。

2.课程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分制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校企合作岗位对接、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用校内现有的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自己的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建设立项等路径,在现已打通选修课的基础上,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需求,扩大在线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一是各专业本学期至少有两门课程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大对教师的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网络技术中心、还有各个课程制作平台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各学院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之中,尤其是课程设计的规划、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考核模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要积极探索研究。

3.实验室建设。一是围绕学分制教学需求,制定学年实验室建设规划。二是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对现有实验教学条件进行改造完善和新建。三是从为学生每一项实习任务需求出发,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全校开放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运行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完成以下任务:

①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工作。各院须全力以赴,充分发掘优势,按照要求完成申报的相关工作,力争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②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在共建课程资源、互派师资培养,共建实验室、共建教学资源、合编教材等项目方面继续提高。本学期每个专业须完成至少2-4个单位深度合作。

③完成数据上报工作。包括组织和审核高校实验室数据统计上报,本科基本状态数据上报,高基表上报。

④2013级学生3+1的进一步跟踪,学习医学院,假期,教师到实习单位去看望学生,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一方面看望学生,一方面也推进我们的教学过程如何和岗位需求对接。2014级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

⑤2015年专项资金各个项目的建设和进展完成情况,财务下发了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上学期,教学办对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跟踪,经过假期进一步建设,关于项目的进展情况,近期教学办将召开此项工作专题会议,要解决问题的症结之处。

⑥提高学科竞赛成绩。各单位要抓学科基地中心,要有目标或任务来开赛,通过参加每一项赛事来促进教学工作,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宣传、管理及辅导等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学科竞赛成绩。本学期须组织参加的重要赛事有:陕西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8月26日前完成);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9月9日—12日); 2016年“知识产权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9月20日前完成);“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大赛(10月底);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工作(11月底)。

4.教材建设。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我校教学实际,开发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

5.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权的授予准备工作,按评审指标要求逐项准备评审资料,提前动手,早做准备。做好汉语国际、文化产业管理、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几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评审权的准备。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具体思路:以学生需求为本,创新模式,强化结果

具体工作:1.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宗旨,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能力培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一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要分析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改变原有知识传授型的课程观念,设计、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二是教学内容改革。要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转变,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对岗位技能工作过程的训练,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三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真正了解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实际与需求,转变教学观念。四是要从单一型向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要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教学技能比赛。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初赛由各教学单位举行,全校决赛11月下旬;第二届微课比赛,初赛阶段在校内举行,由各教学单位推荐课程,专家网上评选,最终全校上报省厅10项, 11月份举行。

3.考核方式改革。全面推进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分制教学要求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一是在考核评价基本思路上, 由简单地将开、闭卷考试作为“万能”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坚持分类考核评价, 使考核评价的形式符合课程性质特点,并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二是在考核内容的要求上, 由考核书本、教材上的知识,转变为考核专业能力、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做到考核评价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要求相适应。

4.继续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的高效管理模式。一是强化教学单位教学政策的执行能力。二是简化工作审批手续,突出学校层面的指导、统筹、检查、考评管理能力。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具体思路:主抓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纪律监控,尤其是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要给学生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教师认真上好、管好每一节课,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都要形成严谨、求真、务实的教风思想,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建设。对违反教学纪律的现象,查一处通报一处,毫不姑息。无论是教室、实验室、还是户外、体育场的课,希望各单位在开学初教学工作部署时就给所有教师管理人员传达到位。

常规工作 :

1.教学、实习管理:做好学期初、期中、期末的各项教学检查及总结工作。本科实习。第二周内组织完成本学期本科实习计划的上报审核工作;做好本科实习的相关校内外协调工作。2017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完成本学年专业预警、新增专业申报工作。完成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2、学籍管理:组织完成2016级本科、高职新生报到注册工作;组织完成老生报到注册工作;完成2016级本科、高职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完成五年一贯制、专升本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完成2016-2017学年学籍预警及学籍处理工作。完成2016级新生火车票优惠卡发放及信息录入。完成学籍管理中日常学籍异动等工作。发放2017届毕业生图像采集照片。组织相关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准备工作。

3.考试管理:组织实施各类考试报名、考试安排工作及监考费统计上报。(学期初补缓考;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测考试;法语专业四级、八级统测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学期期末考试等)。各类考试准考证打印、成绩单、资格证书等的领取。

4.资源管理:完善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场所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协调各类教学资源,保证正常教学运行。

5.完成本学期的专、兼职教师课时核对统计上报及调停课统计。

强化目标责任,增强个人责任感和目标感意识,积极按照学校新形势下工作要求,转变思路,寻找差距,改进方法,从简化形式入手,规范流程,明确任务,切实提高管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开展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教学检查的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细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稳定、顺利开展,及时发现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根据《西安外事学院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西安外事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要求,开展本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检查组织

成立校、院两级教学检查小组。校级教学检查小组由教务与学生工作部和行政与后勤保障部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教学检查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分析总结;院级教学检查小组由各院院长负责,成立本单位的教学检查小组,具体组织落实。

二.检查内容、时间和方式

(一)检查内容

以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落实为重心,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两大抓手,将学分制教学每个环节落到实处。

1.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的完成情况;

2.对2016级本科新生学分制制度的解读、学习情况;学业导师工作安排、分配情况,特别是新招生专业学业导师落实情况;学生选课落实情况;

3.2015级本科学生选课、课程安排、课表的编制等;

4.常规工作

①教师、学生课表编排、发放情况;②学生返校、报到、注册情况;③教师教学资料准备情况,包括教师教学手册、教案、教学大纲等;④教材发放;教学场所(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器材、设备、耗材准备、区域环境卫生情况;⑤教师、学生上课情况;⑥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3级、14级本科,14级、15级高职不及格课程补考试卷准备、学生通知等情况;

5.根据“2013-2015年新设专业建设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学院涉及专业的自查报告、支撑材料评审、整改完成情况。

学 院

专 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管理、翻译、网络与新媒体

商学院

电子商务、国际商务

医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影视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应用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汽车定损与评估

(二)检查方式

采用学校抽查与各教学单位自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三)检查时间

分两段进行:9月1日—14日,9月18日—23日

三.要求

1.根据8月25日学校教职工大会领导讲话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认真部署、组织本次检查工作。

2.各教学单位的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本学期开学初教学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和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学校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及稳定运行,教学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3.严肃教学纪律,确保教学秩序,对于在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按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予以处理。

4.9月1日前将各单位的检查安排报教学管理办公室。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补、缓考工作安排

根据西外院教〔2016〕8号《关于2016-2017学年教学任务安排的通知》安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补、缓考工作于9月10日-至16日在各学院教学楼内完成。现将本次考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教学单位应认真做好考前辅导答疑工作。并于9月6日前将具体安排报教学管理办公室, 统一公布。

二、公共课程的补、缓考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2015级统招本科生不及格科目需进行重修(重修选课时间另见安排)。其他各年级专业课程考试,由各学院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进行。

三、各学院于9月1日前,按照西外院教[2011]13号《西安外事学院教学实施与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将具有补、缓考考试资格的学生人数,报相关教学单位,以便准备试卷。凡上学期末考试作弊或无故旷考的学生,不得参加本次补、缓考考试。

四、命题及试卷印制按标准试卷样式由各开课教学单位准备,原则上使用上学期准备的第二套试题,无特殊原因,不再另行命题。

五、各学院补、缓考考试课程的具体日程、时间、考场、监考人员安排,须在9月8日前通知到每位参加补、缓考的学生。

六、公共课考试日程安排:

1.考试时间: 2016年 9月 10日~16日

考试时间

教育类型

年级

考试课程

考试地点

9月11日上午8:00-10:00

统招本科

2014级

大学英语4

各学院

教学楼内

9月11日上午8:00-10:00

统招高职

2014级

大学英语四

9月11日上午10:20-12:20

统招高职

2015级

大学英语二

9月11日下午14:00-16:00

统招本科

2014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统招高职

2015级

9月11日下午16:20-18:20

统招高职

2015级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说明:公共课程考试期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大学外语部等教学单位的任课教师,须到各学院协助完成监考、考场巡查及考试过程监控等工作。

体育课程考试安排于9月7日下午14:00—16:00,学生持学生证到南、北区体育部,由体育部老师安排考试。

七、要求:

各教学单位要严格执行《西安外事学院教学实施与学籍管理规定》及《西安外事学院考试管理办法》,结合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查,对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补、缓考考试工作中,积极予以整改,切实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具体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各教学单位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提前在公告栏张贴补、缓考考试安排,并通知到每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

2.各教学单位要成立相应的考试组织机构,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要组织考务、监考、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西安外事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制度,加强全体教师的工作质量标准意识及责任心。

3.各教学单位考场布置要规范,考场卫生要彻底;考试实行单人单桌,两人监考制。每个考场必须有参加考试学生名单;参与考试的工作人员、监考人员务必落实,杜绝监考找人替代监考任务或离岗现象。

4.各教学单位要做好考场调整和监考安排,公共课程考试期间,思政部、大学英语部等教学单位要安排任课教师到各学院进行考场巡查及考试过程监控。

5.各教学单位要加强考前学生宣传教育,做好学生考前考风、考纪教育工作;考试期间要加大考场巡视力度,严格考场纪律,对违规作弊者,要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对不能认真履行监考考试工作职责的教职员工,要按《西安外事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予以处理。

6.补、缓考考试期间,由学校组建的校考风考纪督查工作小组,将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督查,并随时对各个考场的监考、考试情况进行巡查。

7.请学校其他有关部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配合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以确保补、缓考考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8.考试结束后,各教学单位须及时组织老师于9月30日前,按照《西安外事学院考试管理办法》要求,完成试卷评阅、成绩评定及上报工作。并将考试成绩及时通知到学生。

教学活动

商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着力建设优质大商科

8月24日上午,商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学术苑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长陈爱民,教务与学生工作部部长罗相杰出席会议,商学院院长韩玲冰等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郑春主持。

会上,商学院院长韩玲冰对商学院上一学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在对学院所处的内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学院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工作的设想,特别提出了本学期在发展规划、作风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与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学科专业竞赛、实验实训教学、申硕、团队建设、横向课题研究、产教融合、学院+书院管理推进与创新、党团组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十三项工作任务,全面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加快规范化建设,将商学院打造成为服务内陆开发的商科人才培养基地。

大会还对学院聘期届满考核优秀的教师,对2015-2016年度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商学院副院长张建良还宣读了学校有关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工作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

会上,罗相杰部长讲到,学校高度重视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相信新的领导班子能带领商学院锐意进取、再创辉煌。希望商学院按照学校对学院的定位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推进学分制,进一步打造优势专业,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专业定位,以创新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商科人才。

陈爱民校长作总结讲话,她指出新学期商学院继往开来,将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开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满怀激情努力赢得工作新气象。她结合国外教育发展趋势、国内教育改革形势、和与会老师分享了外事人应一同拥有的自豪感、危机感、参与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她说,西安外事学院蜚声海内外,是入选哈佛大学中国教育唯一案例的高校、名列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一的高校、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获多项殊荣,作为外事人有无比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们也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在生源快速减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大形势下,必须勇于开拓和创新,才能在转型发展中成为民办高校的领头羊。为了“赶世界水平、创百年名校”,商学院肩负建设优质大商科的重任,全体教职工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奋力拼搏,希望大家上下齐心,共同开创纪律严明、制度科学、风清气正、教学有创新、科研有突破、教学相长、以生为本的工作新局面。

开学伊始商学院开展系列教师业务提升培训

在学校教务与学生工作部的指导支持下,为提升商学院教师实验实训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组建多层次优秀的实验实训教学团队,打造我校大商科实验实训教学特色品牌,商学院针对“VBSE综合仿真实训”、“MIDC综合仿真实训”、“VTSM综合仿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训系列特色课程及创新创业、部分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于8月30日到9月2日4天期间进行了分类分组分地点分专题精细培训,培训同时也面向全校其它二级院及部门有兴趣的老师进行了开放,参训老师共计60人/次。本次培训具体组织实施由商学院教学服务中心与商科实验教学中心协同开展。

本次培训学校教务与学生工作部、商学院领导班子、所有参训教师上下高度重视,韩玲冰院长亲自担任培训工作组组长,郑春及张建良两位副院长作为工作组副组长。培训期间,院长韩玲冰、教务与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潘君、商学院督导主任张彩丽教授身临培训现场,督促、指导,了解和查看各课目培训的实际情况。各课目培训很务实,且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有组织、有保障、有考核,内容丰富,秉承了学校“危机、严格、精细”的工作思路及要求,在用友新道、南京奥派、北京方宇等多家上市教育软件公司资深讲师系统培训下,着重在于如何借力超前的软件平台设计好、教授好、考核好具有我校器质性独具差异特色的大商科实验实训系列课程。培训过程采取集中培训,分组教学,专人考勤,实操考核,注重成效,奖惩严明,每项课程培训结束后,安排实操考试,考试合格的则获得相应的培训积分,具有所参加的培训课目任课资格及外派培训的机会,对老师鼓励很大,有培训实效。整个培训,老师们课堂活跃,互动交流,认真学习,领会实操要领,相互比拼,兴趣极高。韩玲冰院长、潘君副部长在各个实验室培训过程中,与老师们及时交流,听取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潘君副部长对本次商学院教师培训专题活动,从严格、务实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MIDC综合仿真实训课参训老师赵舰波感慨的说:课程中老师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连接WiFi,通过奥派的移动电商软件完成移动电商实战演练;在电子商务运营沙盘中,老师参与企业角色扮演,通过企业运营状态数据的动态展示,调整运营方案;在移动商战中,亲身感受银行卡、校园卡的开卡及充值,物流货品条码制作,景点门票,电影票,机票和火车票的订票与取退票等,全方位的实战了一把!

VBSE综合仿真实训课参训老师王吕荣感慨地说:培训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给我们强烈的感染和全面的理论、实践引领。培训师将全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完整的V综授课秘籍,分享给我们,对我们今后的V综授课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个人努力成为优秀的V综教师的信心。

VTSM综合仿真实训课参训老师王敦海感慨地说:我与商学院各专业的16位老师参加了由院领导安排,实验教学中心精心组织的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培训,该课程是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等问题,采用业务驱动的开发方法以及实验业务操作和团队的统一,课程的趣味性和先进性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整个培训过程,学习氛围浓厚,各学习团队积极探讨,虚心向老师请教,培训效果较好,我和小组同事都感到受益匪浅。

督导主任张彩丽教授也在MIDC移动商战环境中感受平板电脑上业务处理的超前性,她评价说,这次组织的很好,我本人也想和年轻人一样坐在这里好好学习,珍惜这个机会。

商学院供稿

教学动态

全面解读“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双一流”的实质基础是一流学科,而一般的“一流学科”比较容易理解为“一流科研”,“ESI高倍引指征”似乎成为证明一流的最重要标志。然而,“汤森路透给中国高校的五大忠告”中对此现象的简单说明就是“不行”。因此,深入理解《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地方政府具体的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全面质量观,关注对应的评价策略,确有必要。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一流学科全面管理的质量观。整体系统上可以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高度概括其重要内容。三段目标无疑均处于P(计划)的部分;五个任务是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位于实施的D部分;四项坚持则是贯穿第三阶段的重要评价,工作检查的基准相当于C(检查)的部分;而最后的五项改革,更是目前或将来一段时间内需持续改进的要旨。

在推进PDCA循环的组织与支持内容方面,《总体方案》明确指出组织实施要点是加强组织管理,有序推进实施。在支持措施方面,提出了总体规划与分级支持、强化绩效与动态支持、多元投入与合力支持三项要求。按照PDCA梳理后,《总体方案》在整体上更具有纲领性、全面性以及逻辑性的系统化特征,如图所示,更加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就“一流学科”具体建设计划来看,《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指出,“市财政持续稳定地对高精尖中心进行滚动支持,五年为一周期,每年每个中心给予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其中原则上不低于70%的经费用于人员经费(50%用于国外人才引进,20%用于京外人才引进),主要包括国际顶尖创新人才的聘用及国内人才及创新资源的整合”。

从北京市的这些数据来看,年度的经费数额就相当于日本政府立项的“世界顶级研究基地促进计划”(World Premi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itiative)的资助力度,也有国际人才的数量要求。不难看出,北京市政府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具有全面的学科专业的质量观、充裕的资金和国际视野,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就看这些高校的13所“中心”如何实现立项的建设目标,并且如何通过各种改革,真正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还有,是否有严格的“评价体系”来克服以往项目专家“正面清单”式的评估弊病(申请难,完成易),以及改进“避重就轻”的信息公开,这些信息我们也十分期待在以后可以看到的。

《上海“高峰高原”计划2015》中明确在未来三年的第一阶段内,市级财政将投入36亿,到2020年的第二阶段将继续加大投入。相比《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2012》在对接“国家战略性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方面脉络更加清晰。其中的Ⅰ类高峰学科的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同时,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体两翼”重要概念。

关于评价方面更加客观科学务实,在评价过程中,实施由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客观数据开展学科建设跟踪监测的第三方评价。在定期阶段中,自主设立考核指标开展学科自评,在周期结束时实施综合绩效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学科(专业)自主设立考核指标,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的考虑。但是,另一方面,指标的达成度与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直接相关,因而,在各自学校学科的自评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设置统一的功能难度系数,对于第三方评价的横向比较,如对接国家与区域、学科建设和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等落实绩效管理或许是必要的。

《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投入超过13亿打造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对于中部省份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特别是绩效考评办法很有绩效拨款的特点,将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中期评估和周期考核相结合,由教育厅、财政厅委托第三方实施,依据考评结果奖优罚劣,并将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纳入二期继续支持;未完成原定目标的取消二期申报资格,并适当扣回专项资金;2024年底进行二期验收考核,达到既定目标的给予重奖,未达标的相应扣减专项资金。

表1北京、上海和和河南的“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计划

建设目标(部分量化内容)

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力争在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切实解决重大问题,造就一批杰出人才,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

到2020年,努力使上海高等学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力争2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使180个左右一级学科点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且这些一级学科点中至少有1至2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学科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5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10名或前5%。(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级专门人才,取得一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发明技术专利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显现。(三)改革示范成效明显。试行学科特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协同攻关、人事制度、资源分配、绩效奖励等改革,取得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改革试验成果,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然而,如何将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三大目标转化成可测量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具有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无疑是重中之重。就三大目标而言,其一,学科水平显著提升,用“ESI排名进入前1%”还算相对比较明确;其二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和其三的“改革示范成效明显”中,“重大的研究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显现”,以及“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由于第一期建设时间也较短,综合性的系统评价有可能相对模糊,而这种不确定性无法转化成“硬指标”,极有可能影响“以评促建”、推动高校(学科)主动自评以及持续改进的效果,或许还会回归“以论文论英雄”的老路。

综上所述,上述政府的一流学科质量观是全面的,都十分重视相对应的质量评价,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北京特别重视专家的作用,上海则提出了学校(学科)自评指标,河南特别强调绩效考评和追加的绩效拨款措施等。实际上,如果将以上三个特点整合起来,也许对全面把握质量评价更为有效。但关键还要看高校(学科)自身是否能将评价要求这一外部驱动较好地转化为以自我驱动为主,从而形成自觉自律的全面质量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推进内涵型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意识,并纷纷组建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著名高校教师对于质量评价的思考,认为“管理、文化、教学等虽然重要,但是不可量化,不能作为量化比较的指标”。同时又认为“理论上可量化比较的很多,但采集成本高昂,无法负担”。显然,这类“专家观点”是不宜不妥的。

众所周知,无数实践已经表明“管理、文化、教学是可量化、可测量的”,这也被许多高校视为重要的硬性指标。以汤森路透公司数据产品为基础的诸多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中就有这类量化内容,最为突出的事例就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1年开始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该排名基于汤森路透公司提供的委托Ipsos公司实施的专家访谈数据得出。2014年的访谈时间为20分钟,2015年缩短至10分钟。

学术声誉被主办方认为更具有科学的意义。因为,它是经过专家访谈,实际上也是一次“萃取操作”,将模糊的或者表面大量的量化信息转化为质化要素,然后再通过一定处理得出最终排名。至于所谓高昂的费用,实际也是误解,调查费用与访问内容、方式方法、样本量以及实施的难易程度有关,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成本也越来越低。实际上,持上述观念的学者应该更关心评价方法与评价效能。如果抱着对于教学、管理等评价“可有可无”态度的话,费用一定会很贵。另一方面,这也与汤森路透公司说明有关论文数据的态度,即“ESI排名进入前1%”不是一流学科评价或证明的“硬指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无疑,汤森路透公司早已注意到中国高校对其数据的“高度重用”的状况,紧随《总体方案》的发布,也发表了“给中国高校的五大忠告”(表2)。明确指出“应予以恰当的应用”“更不能用于评价机构和个人”以及建议必要的质化分析等,也表明了“过分利用其数据产品,后果自负”的态度。

表2汤森路透公司给中国高校的五大忠告

第一

引文索引的核心功能是科学检索,而非科学评价。

第二

基本科学指标(ESI)只能用于评价科学领域的学科,不能用于评价人文与艺术、工程等其他领域的学科,更不能用于评价机构和个人。

第三

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应予以恰当的应用,而不是作为评估作者或机构的替代品。

第四

高倍引指征的是科研成果影响较大,并不能等同于质量高、贡献大。

第五

跟科学文献的计量相比,应当更加重视文献、专利的内容挖掘和情报分析。

实际上,如上述河南省还有浙江省、湖北省的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中都有“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的表述,但都是一小部分,实际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还是一个数量化的指标,因而,最多或许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对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是,不可否认在一流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具有相对的质量意义。

以往中国的国家重点学科首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主要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流学科”更是重要,必须紧扣全面的质量观,构建切实有效的可量化可测量的评价体系,确保“一流学科”货真价实。

并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新一期学科评估应该考虑《总体方案》相关一流学科的质量表述,对于目前的指标体系或方法予以调整,确保学科评估更有利于一流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声誉”,如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具有相当高的过滤抽取要素的功能。学位中心第三轮(2012年)的评价学科水平指标也说明了“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本轮评估约5000名)确定”。足以表明专家的主观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表3所示的指标说明中的“参考《学科简介》”,对于专业领域的主观调查来说,可能反映的是专家还不够“水平”仍要参考《学科简介》,还有这些各自表述《学科简介》,可能影响专家主观判断,因而,建议对接国际的学术声誉调查范式,进一步增加科学性和权威性。

表3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D学科声誉)2013-03-06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D学科声誉

D1.学科声誉(含学术声誉、社会贡献、学术道德等)

由同行专家和行业人士根据学科的学术声誉、社会贡献、学术道德等印象,参考《学科简介》,做出“学科声誉”主观评价。

《学科简介》包括:学科基本情况与特色,客观指标未能统计的重要学术贡献、成果应用等社会贡献以及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情况。

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第三轮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标出,建议如果接轨“一流学科”建设,权重不应该由需要“参考《学科简介》”的专家确定,而应由《总体方案》出台方或委托方,基于少数权威的建议来确定,并且专家名和重要信息应公开。就“学科声誉”而言,新指标体系中是否不应低于40%,主要考虑:

其一,如上所述,“一流学科”的全面质量观更为丰富。

其二,参与评价的专家应该无需“参考《学科简介》”,对评价领域学科更专业。

其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的重要意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年全美新生调查报告显示,65%的学生选择目前就读学校的原因是“学术声誉”。53%和47%的学生是由于该校毕业生获得了好工作和学校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支持。实际上学校或者学科(专业)声誉,对于就业市场也就是品牌影响力,毕业生获得了好工作的影响力。

其四,再从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的权重来看,在25%~40%之间。简单来看四大排名“学术声誉”权重都比较高,说明很重要,但是没有超过40%。因而,我们国内应在此范围,最多也不应超过40%,实际相反应该超过4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典型的声誉调查,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由于访问的欧美专家的国家和使用英语语言比例很高,而访问中国专家和使用汉语比例均很低,在一定程度有可能导致对非英语国家相对不利。因此,大学排名中必然需要适度降低“学术声誉”的权重,而国内专家评价应该没有跨文化的问题。

其五,压低统计数据的“水分”。如第三轮评估指标体系中A部分,“师资队伍与资源”的“生师比”,C部分“人才培养质量”的“在校学生在校期间,获世界比赛、全国比赛单项前三名或团体前六名的奖项数”,等等。

总之,为更好地落实《总体方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理念,PDCA方法值得进一步展开与应用,评价策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流学科的全面质量观需要转化质量框架和指标,如果新的学科评估结合一流学科建设的话,指标体系、权重也需要再调整,并最好事前公开。

教学改革

探索特色德育体系教学改革,思政部开设《化鱼成龙》新课程

根据学校的长期规划和近期工作部署,2014年6月思政部完成《化鱼成龙》读本大纲的编写后,由黄藤董事长亲自审定了提纲,最终由董事长黄藤主编、教务与学生工作部部长罗相杰担任副主编的《化鱼成龙》一书于2016年7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此,思政部专门成立“化鱼成龙”课程教研室,并由思政部杨永庚主任牵头成立攻关小组,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化鱼成龙》课程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在2016级新生中作为思政公共课开设,这是我校构建外事特色德育体系的重大事件,也是思政课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思政部提出课程要精、要管用、要有影响的指导思想,从学习知识—-提出问题---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在发扬严谨扎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引入新思维,集中讨论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

《化鱼成龙》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即“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现阶段已完成教案、课件的备课工作,录课工作正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课程设计中增加综合性、拓展性的教与学讨论,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案例原型就在学生身边,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鱼化龙精神”,融入西安外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更重要的是成为“鱼化龙精神”的传承者。

思政部供稿

关闭

Copyright 2018 ©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 邮编:710077 
电子邮箱:jwc@xaiu.edu.cn
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