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站内检索: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常规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学籍与学位 |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教学简报2016第六期(总第235期)

2016年12月08日 16:59  点击:[]

 

 

图片1

   jiao      xue        jian      bao  

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2016 年第6期(总第235期2016 年11月30日)

********************************************************************

本 期 要 点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医学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本科生学分制教育

        商学院召开学业导师座谈会

        医学院召开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  文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  文学院教师利用手机微信MOOC平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学院第十一届DIY装机大赛圆满落幕

        郭文革: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

教学评价

        阎凤桥:双一流建设应该避开哪几个误区

        黄达人:大学改革不要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

简   讯  

       9月14日下午在学术苑2号报告厅,医学院特邀澳大利亚悉尼Baptist老年护理院李颖教授、Kristine教授为护理专业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国外老年护理知识讲座。

       影视艺术学院开展“以演带教”教学改革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期间(10月15日—17日),受到北京文化局陈东局长、西安文广局领导高度评价。我校话剧团在全国众多参展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参展单位”称号。

       10月22日,2016“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陕西赛区复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来自省内4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我校1人获得“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其余4人分别获得“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

       10月27日,医学院在2号教学楼召开了赴日专班主题交流会。日方合作单位代表邹萍萍女士亲自前来看望专班的学生并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医学院领导和国际合作学院日语系主任及部分教师出席了会议。

◇◇◇◇◇◇◇◇◇◇◇◇◇◇◇◇◇◇◇◇◇◇◇◇◇◇◇◇◇◇◇◇◇◇◇◇◇◇◇

教学工作动态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根据《西安外事学院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及《关于2016-2017学年教学任务安排通知》(西外院教〔2016〕8号)要求,结合本学期教学检查工作安排,学校于2016年10月31日开始为期两周(第10-11周)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检查组织情况

   (一)学校成立了四个检查小组对南、北、西三个校区的7个学院、3个独立教学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重点检查了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包括2016级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分配、进班情况,开学初排课以及各教学单位教风、学风等情况。

  (二)各教学单位按照要求均成立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小组,由各院长牵头,部署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相关事宜。各教学单位对任课教师的教案、教学工作手册等教学资料,及学生考勤、听课状态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组织召开了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的座谈会。

   二、教学基本情况

   各教学单位能基本落实学校已经颁发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学秩序稳定、教学任务完成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从检查结果看,主要表现有:

  (一)教学文件执行良好,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本学期各专业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教学,教学大纲与课程实施进度及实际教学的吻合度高,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二)各教学单位加大了教案检查力度,教案的质量不断提高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各教学单位都能够按照学校要求,加大对教案检查的力度。如文学院抽查了30%教师的教案,教案写得比较详细,内容较丰富,教学环节完整,尤其是有电子教案的教师,制作生动完美,信息量大、设计新颖、教学效果好,展现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三)课堂教学质量有保证

按照本次教学检查的安排,各教学单位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记录情况予以了全面检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经检查,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上课有考勤、作业有批改,自觉按照学校基本教学规范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如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中心要求每位老师课前、课后两次点名;应用技术学院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对学生日常行为和上课情况做了要求,专门安排两名人员每天对学生到课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和解决;文学院对在日常教学中不太认真的教师进行批评说服教育,没有改进的教师一律辞退;商学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任课教师课堂管理的几点要求》,强调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综合办和督导组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系及时进行整改,提出解决办法,如果未取得效果者,学院进行通报批评,甚至取消该教师的任课资格。

   从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反馈的信息看,各教学单位都有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认真、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教师。如文学院邓婷婷老师,在讲课中经常借助图片、影像资料作为案例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用文化现象做引子讲理论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李伟老师在她的英语课上,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网络阅读和在线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手机来学习课堂内容,附加一些有趣的图像资料,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寓教于乐,规避了课堂玩手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教师调、停课手续齐全

各教学单位对于教师的调、停课都履行了相关的手续,请假教师基本能按照要求及时补课,保证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学期各教学单位共调、停课132人次592节。调课较多是由于教师因公外出导致调整。

   三、教学质量监控

  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是学校教学工作定期检查等制度的要求,是本次教学检查重点内容。检查结果显示,各教学单位能够按制度、按要求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主要表现是:

  (一)坚持常规教学检查

教学管理办公室将常规教学检查纳入日常工作事务,每周安排专人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均能及时处理反馈的各类问题,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各教学单位都能执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通过不定期抽查、教学管理人员日常巡查、教学信息员直接反馈等方式,深入了解并详细记录常规检查期间的实际上课情况。本学期各教学单位共有144位教师对181门课程进行了评学活动。

 (二)各学院督查工作有序进行

各级领导深入课堂,为课堂教学质量把关,促进青年教学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从检查结果看,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系主任、教学督导能深入课堂,直接掌握课堂教学情况的真实情况。各教学单位不仅安排专家听课,并且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评价并给出建议、指导,很好地为课堂教学质量把关,同时对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商学院专门出台了《商学院督导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督导例会,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好地发挥督导委员会的检查与监督作用。

  (三)各类座谈会成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沟通的重要途径。本次教学检查期间,各教学单位共开展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座谈会31场。在各类座谈会上,各教学单位对学生、教师反映的问题一一解答,学生和教师也对我校部分教学环节提出希望和要求。

   四、学风建设

  (一)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本学期全校被学籍预警的学生共313人,其中本科55人(红色11人,橙色38人,黄色6人);高职258人(红色55人,橙色184人,黄色19人)。针对预警工作,各学院均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及时发放预警通知书,并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主动联系,认真做好预警谈话记录,给相关学生做好心理和思想工作,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学习。

  (二)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本单位的到课情况,始终坚持到课率检查,狠抓迟到、早退现象。如医学院上课期间教学办不定期楼内巡查,检查教师授课、学生出勤情况,及时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示,大大的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良好行为养成,促优良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文学院对长期以来到课率不高的班级实行红、黄、蓝预警机制,对红色预警班级和任课教师提出批评教育,需要带班教师和任课教师写出书面整改报告,学院每周一期文学院督导简报,对于本周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涌现的优秀事例及学院的大型教学活动以简报形式发到文学院群里,供全体教师学习探讨。

   五、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办公室对各学院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学年论文及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进行了抽查。各学院实验实习报告、学年论文齐全,且有教师批改,但存在同一指导教师批改不同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学年论文签署意见完全相同评定成绩等级却各不相同的情况。还存在部分实验课程全班学生实验报告雷同的现象。

   按照《西安外事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文件,本学期共成功申报开放实验室32个,其中商学院7个,文学院1个,应用技术学院14个,信息与网络学院10个。按照各学院申报计划,教学管理办公室于11月14日晚和15日晚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对各学院实验室开放(从组织管理、教师到岗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其中应用技术学院能够严格按照申报计划组织开放实验室教学,教师、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开放实验室效果良好。文学院、信息与网络学院能够按照申报计划组织师生参与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商学院部分实验室按照申报计划进行了开放实验室教学。

   六、专项检查

   本次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学院2016级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分配、进班、指导选课等情况及各学院开学初排课、学生选课情况。从检查结果看,各学院领导都高度重视学分制教学改革实施和推进,专门安排专题会议讨论学分制实施的相关细节,学业导师进班给学生讲解学分制的相关管理文件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学业指导计划。

   开学初的选课是2016级本科学生进校后第一次选课,管理人员也是首次大规模全面安排课程供学生选课,在选课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学生选课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下学期的选课,教学管理办公室专门组织各教学单位相关人员针对选课、排课等问题做了专题讨论,为学生的选课打好基础。

   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从本次检查结果看,各教学单位在教学大纲、课程实施进度等基本教学文件的执行、教研室活动开展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能够按制度、按标准严格管理,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个别教师存在提前下课的情况。本次检查,学校检查小组重点检查了教师按时上课、提前下课的情况,医学院的《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师在11月8日提前下课5分钟。各教学单位要引以为戒,要个要求教师按照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开展教学活动。

  (二)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从部分学院的学生座谈会反映看,学生对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不明显,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解枯燥,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量过少。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自身修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2016级部分本科学生在选课上还存在疑问,各教学单位要为学生做好选课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在课程安排上要克服困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四)各学院普遍存在学生迟到、上课玩手机、带食物进教学楼的现象。希望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各教学楼内直饮机较少,学生下课期间经常缺水。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已经反馈给相关单位,要求重点关注和整改,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

二级学院教学动态

医学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本科生学分制教育

2016级新生军训结束后,医学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本科生学分制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认真遴选学业导师。按照学校导师制有关规定,本学期初,在护理系、药学系认真遴选10名符合条件的学业导师。医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2016级本科生学分制教育培训方案》,有计划实施学分制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对学业导师集中培训。9月22日下午,由教学副院长魏金海主讲,对2016级学业导师、辅导员和2016级本科新生班学习委员进行为期半天的集中培训,现场回答大家的问题。并编印《学分制问答》500份,供学生培训时使用。

三是由学业导师分班培训。9月23日至27日,由学业导师负责,辅导员协助,分班级进行学分制培训。要求学业导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分制、重修制、选课制和学业计划书编制等有关规定,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培训前,学业导师将学分制有关文件上传各班级QQ群,并将《学分制问答》发至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先自学,以提高学业导师分班培训的效果。

四是组织学分制考试。9月28日至30日,由学业导师和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学分制开卷考试。据统计,2016级本科生共计428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学分制学习和考试,考试结果全部达到合格水平。医学院还将对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分制考试,并将学生的考试试卷和成绩汇总表集中保存到学生毕业为止,以提高学籍管理的严肃性。

通过此次培训和组织考试,2016级本科生对学分制的基本知识和重修制、选课制、学业计划书编制等有关规定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对指导学生选课、确定专业方向、制定学业计划和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籍管理的严肃性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医学院供稿)

◇◇◇◇◇◇◇◇◇◇◇◇◇◇◇◇◇◇◇◇◇◇◇◇◇◇◇◇◇◇◇◇◇◇◇◇◇◇◇

商学院召开学业导师座谈会

商学院在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下,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9月21日下午在商学院6号教学楼112教室召开学业导师座谈会。在韩玲冰院长,郑春、张建良副院长的带领下,教学服务中心李亚莉老师、商学院各系主任和全体学业导师参加座谈会。

 




QQ图片20160923112929.jpg

 


首先,郑春副院长为教师在开学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表示慰问,并解读学校有关文件,同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接下来教学服务中心李亚莉老师解读了学校关于学业导师的文件,同时公布商学院关于落实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的安排,让大家了解学业导师职责和学业导师的基本工作程序。

接下来的讨论中老师们自由发表看法。张维老师总结了去年学业导师10条工作经验,包括专业教育、学分制、选课指导、选课平台、第二专业、人生观价值观和发现优秀学生等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所有学业导师学习。王敦海老师也是2015级学业导师,他在工作中总结到要发现优秀学生干部,充分让学生自治,选拔学生干部来解读政策,老师作指导工作,把握方向,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和学生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孙颖玲老师谈到旅游专业人少,所以比较好管理,同时担任任课教师的学业导师在对同学作工作时更有说服力。张爱辉老师发现如果学业导师担任过该班的任课教师,学生的信任度就很高,工作开展就比较顺利。同时老师们在去年的工作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其中就有学生选课系统老师没有进入的权限,不知道里面具体选课情况。教务系统能够同时容纳的学生人数也较少,像会计专业这样的大系学生同时选课系统就做不到,有的学生进入不了系统,结果导致该专业必修的课程选不上,被其他专业的学生选走的情况。也有反复几次都选不上课的情况出现。在热烈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纷纷提出想法和建议,为其他同事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韩玲冰院长总结发言,学院始终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学院领导会及时克服各种困难,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精细、严格。会上,张建良副院长也对大家的工作提出具体指示。

                                               (商学院供稿)

◇◇◇◇◇◇◇◇◇◇◇◇◇◇◇◇◇◇◇◇◇◇◇◇◇◇◇◇◇◇◇◇◇◇◇◇◇◇

医学院召开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10月19日下午,医学院召开了本学期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督导工作会议。医学院院长张晓峰及其他院领导均出席会议,院教学督导成员13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魏金海主持。

各系部督导负责人首先汇报了上学期及开学初各部门的督导检查工作情况,大家从课堂教学、考试安排、试卷批阅、实习实训、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进行讨论,直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

学院校级督导组长王汉屏教授重点对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试卷检查工作进行汇报。本次重点抽查了本科专业,共抽查了11门课程、19个教学班的考试试卷。从所督查的试卷来看,医学院总体上能够认真地按照学校有关课程考试的管理制度执行,并且可以明显感觉到医学院在这项工作上做得比以往更加规范、更加细致、更有成效,而且还表现出了一些可喜的亮点。

医学院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了考试工作的有关管理办法,对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改变了以前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同一个模式的做法,使得各个专业和各门课程的考试命题在遵循学校有关考试制度的前提下,更具有其专业性、独特性和针对性。个别专业基础课对试卷题型进行修改,加大客观题比例,更加贴近临床应用、贴近职业资格考试。系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多次修改,仍需进一步完善,

张院长指示,教师要对课堂负责,严抓出勤率,一定要把点名制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严格要求学生。各部门一定要重视教学督导工作,今后要把听课和巡查制度落在实处,按照学院对不同职务人员的听课标准完成规定任务,采用不同方法和措施收集第一手资料,与师生多接触,为教学部门提供更多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真正起到桥梁、督促和指导作用。

(医学院供稿)

◇◇◇◇◇◇◇◇◇◇◇◇◇◇◇◇◇◇◇◇◇◇◇◇◇◇◇◇◇◇◇◇◇◇◇◇◇◇◇文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根据学院2016年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年”工作实施计划,扎实推进我院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建设与研究改革,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升,提高教学质量。10月26日,学院组织了“2016’文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前期在各系的积极筹备和组织选拔中,最终有来自7个系的9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大赛。参赛选手们在讲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在比赛期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各位老师独具特色的授课方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高水准的讲课,达到了本次大赛的最终目的。

为了更能客观、公平的对每位选手一个公正的认知和评价,本次大赛从规模、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改进。组建了专家组、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两部分结合的专业评分队伍,使得全院教师和部分学生都参与了投票。最终英语系的李苗老师获得一等奖,传媒系的苗娟老师、中文系的庞琦昕、邓婷婷老师获得二等奖,大英本科系的鲁利萍、王丽珍老师、大英高职系陈雪老师,艺术设计系王翠玲老师和环境景观系李一清老师获得三等奖。

特邀专家何依工老师对赛教活动做出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三点建议:1.优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讲三分之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教师要认真做好课程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2.要了解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背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不同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3.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实践的融合,课堂中的组织、引导、设计学生教学的必要性。在课程目的及教育背后,教师们都应该致力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可辩性,而不是一味的自己讲。教师只是教育中的一个环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所以提出让广大教师思考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

文学院院长王冠对本次大赛从赛前要求,赛中实施,比赛目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他说,这次比赛是我们文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应该说初步达到了赛事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针对今后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1.通过比赛,要促使每一个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讲课,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给学生传达知识、教授技能、训练思维、教书育人的双向的语言交流活动。也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所以讲课是有基本的规范、基本的技能,是有技巧的,也是有艺术境界的。教无止境,艺无止境。要作为我们教师职业的终生追求。2.通过比赛,要促使每一个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我校和每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定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媒介手段都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慕课时代和翻转课堂兴盛的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其重要特别迫切。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3.通过比赛,要促使每一个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包括,一是高质量的课前备课,二是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之间的有机联系,三是课堂五十分钟内知识传授的高度有效性,四是一个教师个人魅力、风采、风格的全方位展示,是教师的学养、智慧、情操、人格力量和境界的全息立体呈现。所以,这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立体的质量观。4.通过比赛,要促使每一个教师高度重视课堂综合管理,重视教书育人。包括学习过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卫生管理等,巩固良好的到课率,不断改善我们的学风、教风和院风,防止松懈下滑,防止出现反弹。5.通过比赛,要促使全院教职工更加坚定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人人关心课堂教学、热爱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保障课堂教学的强大氛围,形成我们正确的牢固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坚守课堂教学神圣不可动摇不可干扰。

希望在比赛之后,各系能够对各系课堂教学状况,包括每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认真反思,对比赛的组织遴选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真正能够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最终形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文学院供稿)

◇◇◇◇◇◇◇◇◇◇◇◇◇◇◇◇◇◇◇◇◇◇◇◇◇◇◇◇◇◇◇◇◇◇◇◇◇◇◇

文学院教师利用手机微信MOOC平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严禁大学生使用手机,相当于生硬地将他们与新生事物隔开,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如果放任自流,又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手机的利用率?让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李伟老师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和好评。

李伟老师在她的英语课上,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网络阅读和在线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手机来学习课堂内容,附加一些有趣的图像资料,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寓教于乐,规避了课堂玩手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伟老师本学期担任医学院护理1601、1602、1603三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就本专业的学生特点,她采取了如下措施:1.对学生进行摸底,以便因材施教。为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开学第一堂课,让学生每人写出自己是否参加过高考,高考分数多少?本人英语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本学期每个月的英语学习计划,确定自己的近期发展区和努力的方向。2.采用跟踪评价法,用数据说话。一个月进行一次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其跟踪,对中途偷懒,没完成任务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3.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给每个班建立一个微信英语学习群(实名制),建群后第一步:群内分组,每个班分组的标准不一样,护理1601班基础好一些,就按着原始基础50分,60分,70分,80分,90分以上5个区间分成5组;护理1602班随机分成4组:1603班自愿组合分组。这样,每组平均10人左右,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高考分数领先、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又敢于讲英语的学生优先),组长负责带头督促大家按时完成老师课上布置的各项任务,组长一周统计一次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课堂上进行汇报。定期进行小组间互评,为了鼓励大家自主学习英语,时常在群里点名开启语音发送模式,与群内同学共享。这样,在微信群里学习英语,既做到预习,复习,偶尔还能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发语音时间设定在晚上或者早晨,这样就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的学习作用,减少了学生浪费早晚自习的宝贵时间。

手机微信英语学习群交流的内容:1.让学生就读写教程中的单词进行朗读并背诵课文精彩片段。2.朗读听说教程中的对话,提前在线听、读外研随身学的相关内容,听后在群里进行发音练习。3. 为学生发送英语学习资料。通过扫描二维码,让学生免费下载app外研随身学,可以在线学习与新视野教程1同步配套的一系列英语学习资料,教师在群里督促学生每单元课前在线预习,定期安排学生给老师在线朗读单词课文。确立实行打卡制度,对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4.周末在群里分享英文电影。学生观后可以在群里进行交流,用一个句子或单个词和短语都可以,从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5.微信群里交作业。比如、第三单元给学生布置一个请假条,要求学生手写在纸上,拍下来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最后选出优秀作文,在课上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和讲解。

此课例在医学院护理专业三个班试行一个月以来,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每位同学都在自己制定的近期发展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小处着手,以班为单位,相信水滴石穿,花开会有时。                                        

(文学院供稿)

◇◇◇◇◇◇◇◇◇◇◇◇◇◇◇◇◇◇◇◇◇◇◇◇◇◇◇◇◇◇◇◇◇◇◇◇◇◇◇

应用技术学院第十一届DIY装机大赛圆满落幕

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教学工作,积极开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我校学生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调试技能水平,引导我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开放教学成果进行一次检验,2016年11月4日下午在信息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开展了“应用技术学院第十一届DIY装机大赛”,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峰泉和电脑协会指导教师贺君鹏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李院长在赛前为大家做了动员讲话。大赛顺利举办至下午四时结束,成功为此次DIY装机大赛拉下帷幕。此次比赛共分为十二组共24人参加比赛。比赛规则是让选手们自主装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机任务,最终根据完成专机任务时间最短且错误最少来评选出获奖选手。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计科1501班李浩成、杨强林获得一等奖、计科2016级的王皓波、李逍冉和计信2015级的杜宣、孙晨栋获二等奖、计科2016级的李金、杜智勇,欧航、张玺和计信2016级的刘涛、高向阳获三等奖。本次装机大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西安外事学院计算机协会同学的积极组织和参与,通过此次比赛不仅让同学们对装机知识、技巧和按照用户需求开配置单有了进一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对参与学院所举办的技能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同学们的重视和喜爱并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

                                        (应用技术学院供稿)

*********************************************************************

高教视点

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

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郭文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摘 要:20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受到两大潮流的影响:教学系统化设计和在线教学。在系统化教学设计运动中,美国大学每一门课程都经过了精细的设计,形成了教学大纲文档。教学大纲为后来在线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面授课堂的教学大纲,到MIT开放式课程,再到MOOCs,可以观察到教学大纲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在这两大潮流的影响下,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已经是一个经过详细设计的、师生/生生持续交互的动态生成课程。为了打造一流的教学,高校必须重视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核心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控制;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20世纪以来,有两大潮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两大潮流分别是:教学系统化设计运动和在线教学。从时间上来看,教学系统化设计在前,在线教学在后。对每一门课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成果,形成了每一门面授课程的教学大纲(Syllabus)。今天,访问任何一所英美大学的网站,都能方便地查到所有课程的目录及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为后来在线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线教学的发展又进一步细化了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由于在线教学情境下,师生处于非面对面的交流场景下,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思考,预先安排好所有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反馈评价,进一步细化了对每门课程的设计。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和在线教学两大潮流的影响下,大学课程早已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经验”安排,而是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精心设计、安排的结果。无论现在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是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模式,都有赖于对课程的精细化设计;通识教育、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等各种人才培养目标,也无一例外要依靠课程去具体落实。因此,从具体课程设计的层面,分析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双一流”建设、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两大潮流的回顾

1.教学系统化设计。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1913年,福特开始采用流水线制造汽车。这种生产方式对原来奔驰汽车所采用的工匠制造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构,重新设计制造流程、安排劳动分工和劳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被称为“泰罗制”或“福特制”。这种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掀起了一轮科学管理革命。“泰罗制”对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学系统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把大量平民培养成合格战士,为教学系统化设计(ISD,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提供了用武之地,也证明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威力。二战后,系统化教学设计从军事领域扩展到企业培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对美国企业培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系统化教学设计运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学习理论方面,产生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学理论;在教学媒体、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戴尔经验之塔、斯金纳程序化教学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罗伯特·加涅教学目标分类、Michael Scriven的形成性评价、Keller的动机模型等理论模型;在教学设计操作流程层面,出现了加涅九大教学事件、ADDIE、迪克凯利模型、ASSURE模式、快速原型法等具体的教学设计流程。

系统化教学运动在高等教育领域普及的一项显著成果,就是美国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经过了系统的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教学大纲(Syllabus)文档。在美国大学的网站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所有课程的目录,以及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既是大学向社会提供的一个“产品说明书”,作为购买课程、购买教育服务的信息资料;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教与学投入和责任的一份“教学合同”,是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基础和抓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一项核心业务,就是辅助教师按照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流程,对课程进行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课程内容结构、学习资料的选择和编排;对教学活动的要求/指导/评价标准;对课程参与、评分的要求;对教学伦理,教学日程的安排等,阐明了教与学双方的责任,便于提前分配学习和教学时间投入。面授课程的教学大纲,也为美国大学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基础。

2.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门在线课程是1981年由西部行为研究所为企业高管开设的一门微型、没有学分的高级培训课程。早期在线教学的探索,主要关注如何设计有效在线教学活动——这个课程的核心要素。教学设计者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在线的人际交流和对话(Online Communication),开展分组讨论、作业、协作学习活动等在线学习活动(Online Learning Activity),完成某一类特定的学习任务。

从世界上第一门授学分的在线课程开始,教学系统化设计和在线教学两大潮流开始融合。在线课程完全吸纳了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成果,并在Syllabus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流程及要素做了进一步的分解,并在网络平台上重构一门课程的完整流程。很多远程教育研究者关注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技术换代对远程在线教育发展的影响,但从教学的层面上来看,对在线教育影响最大的思潮首推教学系统化设计,从面授课程的Syllabus,到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MIT Open Course Ware, 简称MIT OCW),再到2012年的MOOCs,体现了这一发展脉络。①面授课程的Syllabus,是一份拿在手里的文档资料,提供关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日程的静态描述信息。②MIT OCW其实就是一个超链接版的Syllabus。在MIT OCW一门课程的网页中,包含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日程等内容的链接,点击之后,会链接到具体的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详细描述。这个超链接结构,把Syllabus文档内容进行了分层,通过分层链接提供多维、立体的课程信息,包括到Amazon的购书链接、对学习活动的详细描述,甚至提供了学生的部分作业,让读者可以更详细地了解MIT课程的特色。③MOOCs课程是一个包含了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动态的Syllabus。在Coursera和Edx平台上,一门课程的主页上左侧的按钮和选项,就是Syllabus的主要构成要素。课程的Schedule页面,就是注册学生和在线教师团队,开展授课、阅读、测验、讨论、作业、反馈与评价等互动教学行为的“空间”。以前,Syllabus文档中的资源、活动、评价等离散要素,依赖课堂定期Meeting的机制“穿”起来,形成一门课程。现在,这些要素被有序地安排、“穿”在网络课程的主页面上。MOOCs课程的主页面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线课堂(Online Classroom)。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简称SPOC)教学模式下,师生在这个全新的教学场景下,按照Syllabus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完成一门课程的教与学。

3.两大潮流的影响。受上述两大潮流的影响,今天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研究生教学,早已不再是依赖教师直觉和本能的经验主义教学,而是一个按照系统工程思路,精细设计的、有序的、师生/生生积极参与、共同为课程做贡献的,一个教学相长的动态建构的课程。这种动态建构课程,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强调通过设计“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活动,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的知识点,还了解了知识是怎么来的,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类学习活动通常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Open-ended)的任务,教师必须设计多种评价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态度等进行多层次的评价。

以两大潮流为背景,审视中国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我们会看到明显差距。首先,中国大学目前还没有系统地对所有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形成Syllabus体系。从中外大学网站上就能观察到这种差异。笔者曾两次参与中外大学网站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网站上很难找到完整的课程目录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能找到的教学大纲也主要采用教材的章节结构来介绍课程知识结构,缺少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方案和教学日程等要素;相比之下,国外大学的Syllabus明显是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个可实施的教学方案。其次,中国大学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很少。缺乏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真分析,缺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远远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因此,实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变革,美国大学是在Syllabus的基础上,往前迈一步;中国大学则需要跨越两步,首先对所有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补课,形成全部课程体系的Syllabus,并以教学活动及评价为抓手,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上的差距,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巨大浪费。近年来,在MOOCs、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一轮轮教学改革运动中,无一例外地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轻视教学活动和评价反馈机制,导致大量学习资源无人问津。

今天,在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提高一流本科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对大学全部课程进行精细的系统化设计,以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为抓手,提高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推动大学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大纲

从表面看,教学大纲就是一份关于课程教学的文档,其中包括课程描述、阅读材料、学习活动、评分标准、学术诚信、教学日程等构成要素。从实质上看,教学大纲是对一门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的结果,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

在教学设计的教科书上,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通常呈现一种线性流程,如ADDIE模型、ASSURE模式和迪克-凯瑞模型等,但从每个步骤的产出来看,这些流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教学的约束条件;一类是分析教学可能的备选方案。教学设计就是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和可能的教学措施之间,进行的一种权衡,以追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如图1所示。

       

图1左侧是开展教学的“约束条件”。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习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就是寻找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和教学的“约束条件”。图1右侧的教学资源、教学场景和教学活动等经常被称为是教师的“工具箱”,是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措施。教师(或者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学习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获知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一系列“约束条件”;然后,从“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学场景和教学活动,并按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编写教学大纲(或者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教学目标分析。对教学要达到目标的分析和描述,体现了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分析的角度看,我们今天的大学课程在定位和设计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1.重文字,轻行动。194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尔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把教学方法分为10层,设计了一个下面大、上面小的“戴尔经验之塔”,其中最底层是直接经验学习,耗费时间最长;最上层是通过言语符号学习,耗费时间最短。每一层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大学课程主要是通过言语符号来学习,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相应地,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主要采用书面考试、撰写论文等方式。很少有人怀疑过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合适。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为例,其目标是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下,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表现出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和勇气。因此,无论教学和考核,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而不是他在纸面上的表达。依赖言语符号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思想品德课程,很容易培养出表达很好,但是行为与言论不一致的学生。如果不研究文字与行为的关系,不能把言语符号的教学转变成行为、技能,就无法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2.重理论,轻实验。大学的很多课程,是一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如物理学、医学等,实验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但是,从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的职称,理论和实验课的优先级别,就能观察到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笔者曾两次在医学院看到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背诵大厚本的医书。请教了几位医学院的教授,都认为没有办法,必须背,即使考完就忘也要背。后来,笔者仔细研究了一门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之后,发现课堂理论讲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被动听课的效果并不好;理论课之后,学生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实验,以及做实验。笔者提问,是否可以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老师认为理论很重要,不能减少课时。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己读书,都是一种通过“言语符号”进行信息输入的过程,如果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分组,通过反复阅读、画图、讨论人体器官、血管、神经等形式,自己设计并不断修改实验方案。把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地选择、组织信息,反复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能实现记忆医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操作技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收益,是否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通过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教师最终采纳了笔者的建议。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于“理论”的执念中,包含了对理论、对教学目标的模糊的惯性思维。只有行为才能改变世界,能力、行为和技能是最终落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因此,一流本科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打破教师的这种惯性思维,重新审视和细化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收益。因此,弄清楚一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是改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

3.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笔者曾经主持过一项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的项目评估,研究中发现有两位美国学生观察到中国实验室没有按规范存放标本,容易造成标本的二次污染;中国学生做实验时没有按照安全规程穿戴防护设备,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由此联想到:背诵和答卷都不是培养青年研究人员养成遵守科研规范的习惯的有效方法。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在每一次做实验时,老师对学生行为长时间、反复的检查与反馈,才能养成遵守规范的行为习惯。行为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表达和传递手段。

4.对技能的误解。提到技能,人们立刻会想到职业教育,似乎研究型大学不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施一公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就是一种学术研究技能的训练。与此类似,研究型大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大量技能类教学目标,如通过阅读筛选信息、写作表达、演讲、交流等,都需要长时间、持续的教学活动、评价反馈来训练。从培养学生技能的角度看,大多数人文社科类课程需要进一步明晰课程的教学目标、准确描述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能够做什么。在准确清晰地描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重新理解和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5.课程怎样与时俱进。长期以来,对大学教学一直有一种批评:内容几十年不变。从改进教学的角度思考,大学课程就应该不断变化吗?不断变化的大学课程,怎样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大学课程哪些要素需要保持稳定?哪些要素需要与时俱进?在这方面,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才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笔者分析了这本教材和这门视频公开课,分析表明经典理论基本稳定,大量案例与时俱进。

6.课程是落实建构主义、通识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载体。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强调通识教育、交叉学科教育、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落实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务管理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通过设立通识教育学院、开设通识课程体系、设立创新思维课程等,试图培养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是,如果不把这些新理念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不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思考和设计每一门课程,依赖这种外在的政策制度,很难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以上列举的6种误区,充分说明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设计的出发点,是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新的知识观念、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改进和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伯克利大学的Barbara Gross Davis在他撰写的教学大纲构成要素中,特别强调要分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表1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描述,可以采用ABCD原则。ABCD分别是教学对象(Audience)、学习行为(Behavior)、教学条件(Condition)和程度(Degree)的缩写词。在ABCD模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准确的绩效动词。

除了教学目标分析外,编写教学大纲还需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了解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包括读/写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及关于特定内容的基础知识。学习者分析也提供了某种教学设计的约束条件。在学习者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维持学生的持续参与,保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和坚持学习的诱因。动机的诱发因素有内驱型和外驱型两类。内驱型动机指的是由经历和任务本身产生的动机,如内容与学习者工作和需求的相关性、学习者的好奇心和适当的挑战性等。外驱型动机指的是由任务以外的因素产生的动机,如分数和表扬等。学习动机分析,是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使用绩效动词清晰描述了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清单,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机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场景等,并参照Syllabus模板,按照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撰写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文档。如课程描述、阅读材料、学习活动、评分标准、学术诚信、教学日程等。

最后,教师还要综合考虑教学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场地条件;从教学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取舍。最后,参照Syllabus模板,设计完善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一门课程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设计与规划,编写教学大纲之后,在课程实施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行为就是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教学活动;教师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就是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跟踪、监督另外两个核心环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的、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落实“做中学”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型的重要环节。

美国在线课程的首要构成要素就是教学活动。1981年第一门在线课程就是关于计算机会议系统(Computer Conference)支持的讨论交流活动。笔者对中外网络课程类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图2所示的在线课程分析5要素模型:

 




 


图2中4个矩形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开发都是可见的实体要素,很容易观测。中间的圆形要素——教学活动指的是师生、生生持续的动态交互和对话,是一个无法观察,很难量化的要素。中国在线教育更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教学活动。然而,教学活动才是一门在线课程的灵魂和核心!一个设计良好、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去利用教学资源;在各种交流场景下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最后形成学习成果,提交到教学平台上。

这个5要素模型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场景,教学活动也是穿起教材、学生、老师,完成特定学习成果的灵魂和核心。教学活动还是把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绩效动词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落实“做中学”,实现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型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人们基于各自的理解对“做中学”做了多方位的解读,形成一种错觉,好像“做中学”总是跟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发现新知识相关联,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教学任务,不是一种日常的教学方式。其实,英文“Learning by Doing”中的Doing,指的就是学习行为绩效动词,如Read、Write、Paint、Design、Classify、Describe、Identify、Add、Drill等,都属于一种Doing,通过阅读学习(Learning by Reading)、通过设计学习(Learning by Designing)都属于“做中学”。

近年来,教学活动设计已经成为教学系统化设计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Amazon网站上,用“Learning Activity”为关键词,搜索到4000多种图书、教具、软件包等。Curtis. J Bonk和Elaine Khoo博士整理了100类在线教学活动,分为基调/氛围、鼓励、好奇心、多样性、自主性、相关性、交互性、参与度、紧张感、产出等10大类别;笔者带领学生搜集了近3年来期刊、博客、微信公号中公开的教学类资讯案例,整理出101个教学活动案例,涵盖了阅读、表达、演示与操作、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其他等七大类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个人完成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以及全班参加的学习活动。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可以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完成一个模块的研究课题,还可能生成一门活动课程。职业培训领域的很多课程,已经开始这样组织。教学设计师会把工作流程分解成一系列任务,把每个任务设计成一个学习活动,知识类内容被裁剪,变成活页资料,嵌入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大纲中列举的某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学设计师通常会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要完成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练习那些技能,教学任务目标、步骤等,活动方式的选择,个人、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活动需要哪些资源,教学评价的策略等。

教学活动设计的产出是一份教学活动说明书,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主题,学习任务描述,对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成果的要求和评价,时间安排,其他:补充阅读材料、案例、作业样例等。教学活动说明书并没有特定的格式,只要能够表达清楚,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要求、步骤、时间安排等,就可以了。教学活动说明书的篇幅也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

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要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无法改变“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教学改革中,按照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未来高校教师的重要技能和职责。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照教学目标描述的评估标准,检查学生是否显示出了相应的能力和技能。教学目标中的绩效指标,是评价学生绩效的出发点。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通常包括两个层面:针对每项教学活动,设计单独的评价指标或评价量规;整个课程的评价方案,要求按照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的权重,加权计算每项教学活动的成绩,生成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1.对每项教学活动的评价。从具体的评价方法上看,对于那些答案唯一或者比较明确的简单认知技能,可以采用单选、多选、填空、配对、判断是非、计算、简答等客观性测验的评价方法。对于过程性技能、作品等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学习活动,则需要设计评价量规,按照等级评价学生的作品。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学习目标。

评价本身也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下面,笔者用“论文的评价量规”这一案例介绍对论文(作品)的评价方案。

在Coursera平台上,有一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A History of the World since 1300》。该课程有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听视频讲座、读书、浏览同伴讨论帖的基础上,收集论据,回答老师在视频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选择任何话题,相互之间似乎没有可比性。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证据、论点、阐述三个维度,4个等级的评价量规(见表2)。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评价量规证据在前,论点居中,最后才评价行文的流畅性。这就要求学生从视频讲座、教科书、网上的讨论帖中,“捞出”事实性证据,在证据的基础上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才考虑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结构。这种强调事实和证据的表达,值得我国高考作文参考。

 




 


2.课程的评价方案。除为每一项教学活动单独设计的评价量规、评价清单以外,还要考虑对一门课程的完整的评价方案。下面以面授课程为例,介绍一门课程的整体评价方案。

面授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案。一门课程的评分,应包含学生完成的所有教学活动成绩,以及出勤情况、在课堂讨论中的贡献等。如《传播理论》教学大纲中说明,课程将按照以下权重计算最终成绩:25% 是小组合作,研究并介绍一种传播学理论,25% 是关于评价的论文评价论文,10%是导论论文成绩,15%是期中论文成绩,15%是期末论文成绩,10%是课堂参与。课程整体评价方案的基础原则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分配一定的权重,计算到课程最终成绩中。这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时间投入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对于在线教学尤为重要。

从本文对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介绍,以及提供的案例可以看出,今天高校教学管理已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除了对教学课时等外在指标的考核以外,需要提出一些更专业化的推进措施。首先,应该按照教学系统化设计流程,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为抓手,检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教学设计的要求。总之,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核心环节。以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为抓手,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1期)

◇◇◇◇◇◇◇◇◇◇◇◇◇◇◇◇◇◇◇◇◇◇◇◇◇◇◇◇◇◇◇◇◇◇◇◇◇◇◇

双一流建设应避开哪几个误区

阎凤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不同的国家站在不同的历史起跑线上,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内生型和中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于后发外生型的国家来说,它会遇到一些误区或陷阱,注重表面的形式模仿而忽视深层次的制度建设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些方面显露出模仿的痕迹。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模仿容易,但要让它发挥与原型相同的功能往往是难以企及的。”

“世界一流大学,

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其实离我们很远”

北大和国内其他一些优秀的高校,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到国外留学。他们在本校学习期间对学校情况并没有什么不满意,但是当他们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学习一段时间,通过比较,就会产生新的看法,对于国内的学术制度提出评价意见,这个评价意见对于我们认清自我、找出差距,很有参考价值。

北大的学生写的《北大与耶鲁差距有多大?》,作者对两个学校做了多方面的比较。这篇文章写得比较感性,例如,即使只有他一人选课,(耶鲁的)教课老师仍开了这门课程。在他和老师的互动方面,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耶鲁的)老师几乎以秒杀的速度给予反馈。相反,在北大的教室里面,上百人的课堂,课后老师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的交流就更加不敢奢望。虽然这个学生的观点比较感性,但是仍然可以触动我们教师的神经,引起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另一篇文章名为《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生涯》,作者是刘思达,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从北大毕业后,刘思达去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一个高校任教职。这篇文章写得更加理性,更有学术味道。他在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求学过程以及导师的学术风格和学养水平。他的导师是芝加哥学派的继承者,注重用阐释主义范式去认识和揭示社会世界的发展规律。文中,他谈到导师怎么样治学,怎么样读书,怎么样严格要求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位学者并不研究中国文学,但他曾经读过两遍《红楼梦》,一遍是英文版,一遍是法文版,由此可见其博学之一斑。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小事件来体量国外优秀学者的学养和学术水准。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到底有多大?上面两篇文章是中国学生发出来的声音。或许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去国外访学的经历,我在两年之前去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感触颇深。我对建设“双一流”的理想是赞同的,希望中国的学术研究对于人类世界做出贡献。但是,涉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议程和时间表,则无论如何都不敢苟同当下的提法。我对“双一流”的理解,不是基于统计数据,而是基于我的微观体验。

首先,我觉得,虽然我们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机会比过去增多了许多,但是我们之间还缺少深层次的了解,无论是国外对中国,还是我们对国外,均是如此。

其次,即使我们去国外访学,看起来与国外学府和学者在物理意义上是零距离,但是以我们的知识背景及语言能力,实际能够融入到国外学术共同体中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即便我们和世界的交流看上去很频繁,即便我们已经到了他们的校园,实际上交流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这些访问学者的地位其实是处于世界学术中心的边缘,就如同城市中的农民工,我的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这不仅是我个人访学的体会,我看周边的国内访问学者也大多如此。

第三,在访学期间,旁听课程是我们访问学者与国外学者最便捷的交流渠道,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在我访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讲到中国的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似乎他们很少提到中国学者的研究情况,甚至国内耳熟能详的学者也没有能够进入他们的学术视野。虽然我们不能就此简单地论及国内外学术水平的高低,但是当我们说我们要在几年内或者十几年内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不能不考虑我们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第四,我个人以为,如果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就应该与世界学术前沿、世界优秀学人有高度的融合,比如你要与他们共同交流和合作,在他们的研究中,不得不提及你的研究成果。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国内最著名大学的学者你们熟悉几位国外一流大学学者的研究工作?与几位世界级的学者有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哪些学术理论是你的首创?当我们几乎不敢直面这些问题时,谈何评估对标机构,谈何近期就要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反差,我们都在说世界一流,但对于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如果大家同意我上面的阐述,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这个提法,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提法,用自我对比的“自我完善”或者“追求卓越”这样的提法去替代与别人比较“双一流”提法?通过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学术涵养和积淀,当我们努力追求这个目标的时候,不论离世界一流目标的远近,我们都会问心无愧。

“一流学科比一流大学的提法似乎更合理”

退一步说,拿过去的世界一流大学与当下的“双一流”相比,我认为一流学科比一流大学的提法更合理。

为什么这样说呢?基于两个理由。

第一个就是可比性。大学是学科的混合体,学科的可比性比大学的可比性强。就学科的可比性而言,自然科学的可比性最强,社会科学或许只有部分可比性,人文科学的可比性最弱。例如,北大中文系前段时间在学校一次会上提到,“北大不能拿自己的中文学术水平和人家的中文学术水平去比,要拿我们的中文学术水平和人家的英文学术水平去比,这样才公平”。这是有学科良心的一个说法,拿自己的中文和人家的中文比,当然没有可比性。

第二就是有利于竞争。将一流学科作为目标和评价标准,所有的学校都可以在局部达到卓越和优异。

创建一流应避免的若干误区

若干年前,华人学者叶文欣到北大进行交流,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在比较北大与伯克利发展的不同时她说:“北京大学一直是以世界一流作为发展目标,而伯格利大学在发展的起点和很长一段历史中,没有把世界一流作为它的目标。最初设定的目标是一个很谦卑的说法——服务好加州。但是若干年以后,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地方性的学校,就变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它取得了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发展的逻辑很蹊跷,并非“有志者事竟成”,反而会出现“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的局面。

后发外生型国家和先发内生型国家相比,第一个误区是容易形式模仿,有如下一些表现:第一,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方面,仰望星空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第二,在教育评价和评估方面(有常模参照评估和目标参照物评估两种主要形式),比较倾向于常模参照,即倾向于将我们与其他学校进行比较。但在比较中,每个学校自己的目标就不太清楚了。换句话说,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中,也会更加强调横向比较而忽视纵向比较。第三,在激励方面,有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种激励方式,两者相较,外在激励甚于内在激励,学术不再出于满足我们探寻未知的好奇,而在于满足功利需求。第四,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更多地去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

第二个误区就是忽视制度建设。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两种理想方式,一种是人为设计,还有一种是自然演化。这两种制度到底哪种制度的效果比较好呢?中国采取的是举国体制,并且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从历史来看,自然演化这种制度形式似乎生命力更强。引用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前主任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的一个简短的说法,就是“没有计划不等于没有方向”,这是美国发展经验的一个总结。伯顿克拉克在比较欧洲发展和美国发展时,也指出这样一个令我们用常规思维不容易理解的情形,就是“无序方式可以导致有序结果的产生”。虽然美国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中国过去的做法也未必值得一直坚持,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之。

美国是自然演化的典型。看美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它的高等教育系统在开始时可以说非常混乱,没有人去规划。但是这种无序的方式,却产生了有序的结果。相反,有序的安排也会产生无序的结果,这反映的是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态势。在欧洲,国家行为非常明显,他们抱着良好的心态,希望发源于欧洲的高等教育永远保持这样的荣耀。但是适得其反,若干年以后,欧洲的高等教育却不能让人满意。现在中国的“双一流”建设也好,世界一流大学也好,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美国的若干优秀大学,而美国又是最不容易模仿的,因为它的大学制度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的套路。这就造成我们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容易模仿的是它表现出来的外在东西,即表层的数量指标。相反地,例如学术制度等深层次的东西却不容易学到。我们知道,制度包括不同的层面,由浅入深我们可以把它称作规则、规范和文化。如果从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话,所谓的一流不仅是一流的外表,而且还有一流的实质,一流的实质就蕴含着文化。以这样的视角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那确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容易一蹴而就。

第三个误区是跨越式发展,所谓跨越式发展常常会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这样容易造成一定的错乱,以牺牲历史的承继性和历史本来具有的自洽性为跨越的代价,在知识创造的传递上也会出现囫囵吞枣、食洋不化的问题。

第四个误区就是以牺牲多数高校的利益作为发展的代价。里约奥运会进行,容易将高等教育的情况和奥运会的情况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两者确实是国家体制之下不同侧面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制度关联性。在举国体制下,少数人通过体育训练取得成绩,得到奖牌,得到荣誉,得到财富,但更多的人只是陪练,独木桥上前途黯淡。

第五个方面,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首先要找到标杆,而标杆的树立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多样化在我们的口号中提得比较多,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很得力的措施。这里,我想用美国的例子来诠释。美国初建时,曾有人多次提出要建立国立大学,但是美国国会多次对这样的提议予以否决。一两百年以后再来看这个事情,美国教育研究专家对当时的举动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他们认为,如果当初设立了国立大学,可能美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多样化格局就无法形成。虽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假设,历史不可能重演,是不是仍然有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参考的价值呢?

结束语

如果我们把大学看成制度性组织,而制度性组织又是在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话,那历史的积淀赋予大学制度以独特的内涵,这是不易于也是不适于跨越的。如果我们非要只争朝夕、采取跨越式做法的话,就要谨防步入可能的误区。

(来源:《麦可思研究》2016年12月)

◇◇◇◇◇◇◇◇◇◇◇◇◇◇◇◇◇◇◇◇◇◇◇◇◇◇◇◇◇◇◇◇◇◇◇◇◇◇◇

大学改革不要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黄达人(原中山大学校长)

我2010年从中大校长的岗位上下来以后,大概走了300多个学校,这些学校,有985、211,也有高职院校,大概有七个层次,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大学要按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

在《大学的声音》出版以后,有一个老朋友,就是西安交大的,他的女儿看了以后跟我说,为什么大学的校长都在谈要建一流大学,为什么对学生就谈得很少?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学生的感情是非常真诚的,但是听了这个话,我就明白,我们不管怎么做,以及我们想将来怎么做,其实我们对于学生对我们的期望,距离是非常非常的大的。

美国著名大学最厉害的,是把本科生培养好。

在完成前面几本《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大学的治理》和《大学的转型》以后,我最想出的就是《大学的根本》,我认为大学的根本就是学生。

在《大学的根本》中,我访问了国内十几位我认为非常好的大学校长,又有学院的院长,我特别关注那些在海外深造过,海外工作过,然后在国内工作过、国内学习过的那些人。还有访问了大学校长,像上海交大的张杰、南京大学的陈骏、复旦大学当时的校长杨玉良、浙江大学当时的校长林建华等等。

钱颖一有个说法,他说在对比中美大学以后有个结论,我们对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好像他们关注的是学术,但是忽略了他们的本科教育。他们最厉害的是把本科生培养好。

我们现在很多省都在推双一流,社会上的很多说法应该叫三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首先必须是一流学科。

南京大学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创造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基础工程,陈骏校长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要安下心来重视本科教育,从校长到教师重教爱生,大学就不会浮躁,要回归大学之道。

现在中国大学发展到现在,不管怎么样,我总觉得,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行动少。宏观讲的多,微观讲的少,还是没有真正的达到重视本科教学的问题。

今天谈人才培养,我想先从指标体系开始。最近我研究了世界几个大学排行榜,我特别关注了其中之一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2015年的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中,波斯顿名列第37位,比北大还高出两位。波斯顿学院则榜上无名。

但是USNEWS同时发布了另外一个排行榜,是美国的国内大学,波士顿大学排在41位,把国际的拿掉反而下降了,但是波士顿学院排在前面。

两个排行榜同一个机构做的,说明什么?为什么这么一个排行榜里面表现不一样呢?关键在于他的指标体系。

这是第一个,权重的多少,我们今天讲中文,国际的排行榜讲的是学术影响力,国内的讲的是教育。学术影响力特别讲究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再看国内的,除了讲教育以外,更重要讲的是本科教学,所以这两个排行榜,其实充分说明关注什么,倡导什么,引导大家往哪里走。因为我们要关注这些,这是第一个问题。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我的观点。2014年我们中大搞了90周年校庆,主题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校友”,我认为这个口号提的非常好,这个是有关大学本质的。

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校友,在学校里面就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所以有个老师说,一个一流大学25%的学生学好了,这个学校声誉就有了。但是从大学的本质来看,我们应该关注100%的学生。

我们在访问那么多学校的时候我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们在高校实行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等,国外高校是否存在?对此我是怀疑的。

我认为我们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应该针对招收学生的绝大部分,针对他们的水平制订。

每一个学校都有优秀的学生,总有一些跟不上的,所以我说,我们大学的本质在于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每人一张课表。我们真正做到了一人一张课表,全部不同。而不是把这批学生聚集起来,重新给这些学生单独一张课表,我认为那是两个教育思想的问题。

我去年到浙大去,我的母校,我去讲教学问题,结果一个副院长就盯着我说,美国50个荣誉学院都是公益大学,越是优秀的学校,选择度越大,而不是优秀的学生越优秀,越给你制订一个教育计划,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

一方面给他开节课,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他的个性,然后是优秀学生甚至带专业课里面的必修课,我认为这个本质是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为什么我们要讲大学的本质?我认为这是牵涉到学校本位还是教育本位的问题,从学校本位讲学校的声誉什么,你可能会关注25%为我争名次,教育本位你为学生去考虑,而不是为我学校考虑,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

我这次到汕头大学去,他们做了一件事情,教务处长告诉我,他说我们每出台一个政策都要问,究竟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我们管理方便。

我举个例子,每个学校都有转专业,很多学校转专业都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把原专业的节点要学到多少,汕头大学不是,他已经告诉你我不要学这个专业了,你告诉他你学好了再走,这真不讲理。他说我们学校有个规定,转出学院没有资格说不,你必须说接收单位说我要什么条件,这说明办学思想的问题。

这次到温州大学,温州大学的肯恩学院成立,我是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派遣的专家组去考察的,肯恩大学我原来是看不上眼的一个学校,但是去了以后才知道,他们那个宿舍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何院士设计的,但是他们却把合同项目工程停掉。为什么?

你这个设计究竟是为学生的还是为谁的?”问了这么尖锐的一个问题,最后把这2200人的宿舍做一层出来做学习,二层做活动用,不是只是当宿舍用,这是他的生活环境,是他的学习环境。

我说为什么这样一个学校?因为他居然教育思想跟我们如此大的不同,他认为这是为学生考虑,最后把合同终止,重新建立,我们看不上的一个学校都这么在做,所以我说我们作为学校要有人才培养定位,我们有面向未来的,也有面向当下的。但是我们很重要的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我们都在关注指标,指标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深度的去思考。

我们要不要关注指标?大学校长都知道,说不关注是鬼话。但是究竟抱的什么态度?

我去访问陈十一,他当时是北大工学院的院长,他就讲评价大学时的指标体系不一样,我们有不同的结果。选美选什么,出来的美女也不一样。没有人能够潇洒到不关注指标,但是我们真正的大学管理指标看看,大学指标的背后是什么含义。

我们讲到国际化,是为了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我们把留学生招来以后是圈养的,留学生是集中住宿,不跟其他学生在一起的,那么我们能够为国际化创造什么呢?

所以我说背后的事情,多点去想想。比如说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指标是什么呢?通行的指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所以每个学校都说我要扩大研究生招生,因为我要研究型教育。

还有的人认为研究型就是在科学研究上做成就,但是你看越不懂的人越愿意用数字来衡量,就是研究生的数量。

当时的武汉大学李晓红校长告诉我,本科生加入到科研团队,把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识。我认为这个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

然后陈骏校长也表示,南京大学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研究性教学,要突出科学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大学教教学,他也这么认为。所以我说我们很多问题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所左右,我们就看看那个指标背后,说的是什么。

其实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不矛盾,本身科学研究就是人才培养的一个过程。

澳门大学的赵伟我去访问他的时候他就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使命是什么?不仅是支持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视同仁的对所有学校提供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培养人才。

有个学校提出来要求,说你让我们写那么多论文成果,其实我找美国最好的20个学校,这些成果我们远远超过。自然科学基金会怎么回答?你以为我们要的是成果吗?我们要的是通过这个科学研究,把人才培养带起来。

你想,那么多人经过科学研究的训练,走到美国的各个岗位上,将是何等的力量?我说美国人都清楚,我们为什么不清楚?

最后专门讲一段中外合作办学,我最近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进行了一些评审。

真正有毕业生的就那么三个学校,我想看看到底这些学校给我们什么借鉴,到底是为了高收费,还是可以有吸取的地方。后来我就访问了三所独立设置、已有毕业生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我认为有一些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根据访谈的情况,我起草了一份教育咨询报告,因为这三个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其实都是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诺丁汉大学告诉我,出试卷怎么改革,改考卷怎么改革,从开始进来怎么一轮一轮的出考卷,阅卷的过程三个环节,我觉得英国的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事情。席酉民校长说比较死板,但是我觉得好就好在这个死板,是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进行那么多改革,我们经常需要停下来看看,问问,我们为什么做这个改革,不要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我们要不忘初心,对大学而言这个初心就是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12月03日)

欢迎各教学单位赐稿,联系方式:88751325

                             QQ:506452497/524317682

 

 

 

 

关闭

Copyright 2018 ©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 邮编:710077 
电子邮箱:jwc@xaiu.edu.cn
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