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站内检索: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常规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学籍与学位 |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正文

樱桃谷见证采访教学改革 树品牌外事新闻特色渐显

2013年05月23日 10:59 新闻学1001班 尹孟雪 点击:[]

2013518,雨后的西安天清气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普照大地时,李培元老师已经带领着12级新闻学本科两个班共72人在鱼化龙广场集合,准备前往樱桃谷进行新闻现场观察教学实践活动。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以个人观察采访和小组交流、讨论、评议为主,意在锻炼同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把过去那种单一形式的老师对同学的课堂指导,变成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每小组六个人在现场的小组交流、评议活动中分别朗读自己的作业,组员之间互相评议作业,指出优缺点并交流心得,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了解其他同学的特点。听别人的,想自己的,从中取长补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和思路。

新闻学10级刘盼盼同学在樱桃节上采访果农

8年樱桃谷之行,新闻系学子收获颇丰

05年到如今,这已经是李培元老师第八次带领新闻学专业学生来到白鹿原樱桃谷进行新闻采访或新闻现场观察教学实践活动。从05级只有李鹏等几个男生单独来樱桃谷采访,到10级新闻学59人在白鹿原进行自选人物采访,再到此次12级共72人一起在樱桃谷进行现场观察,八年来,无论是从组织还是参与人数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学生的采访地点也已不仅仅局限于樱桃谷,白鹿书院、儿童福利院、民俗博物馆、白家村等也都曾是同学的教学采访对象。随着采访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地不断完善,白鹿原似乎已经带有了一丝“外事新闻学采访基地”的性质。

12级新闻学专业的这次现场观察还延续了10级连环采访的教学方式,就是在12级同学进行自己的现场观察的同时,又组织了10级、11级的8位同学以他们为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实践锻炼并予以报道,这种前延后伸,相互促进的连环采访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12级同学,也是给了前几届同学一个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新闻采写能力的机会。09级的李英同学写的一篇《樱桃姐姐》,广电编导11级刘亚男同学写的《临潼包子铺》观察作业,还被李培元老师当做教学材料,在带领同学去观察实践之前都会让学生做课堂练习,从而使学生先了解现场观察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做好访前准备。李老师经常说: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种“用学生的作业和事例教育学生”的方式,既鲜活亲切,又有说服力,这也是李培元老师教学的一大特色。

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新闻教学不断向实战靠拢

李培元老师一直在进行采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到樱桃谷进行现场采访与观察当然也不是唯一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从2002年外事学院招收的第一届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学生开始,03级的新闻专科班就由李老师带领举行了模拟新闻发布会,虽然只是在班级内部,但这也是我校采访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的开始。04年当时任新闻系主任的李老师在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统一组织了我校新闻专业首次专业实习。

现任华商报记者的张超、屈妍、李晨,在模拟发布会上介绍她们的从业经历

05年新闻学本科班开始,李老师就明确了新闻采访课要强化教学实践,并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如校内寻访、校外寻访、自选题采访、校内、校外观察、集体采访等等。青山庙会、豆村庙会、大雁塔、回民坊、临潼、周至、户县、高陵、蓝田,铜川等地都留下了我校新闻学子的身影。06级新闻学同学集体采访半坡村博物馆讲解员赵文艺,所写的报道已经被收录在《我的半坡》一书中。

06级同学集体采访了半坡博物馆著名教授级讲解员赵文艺

而自从07年,李培元老师又进一步把新闻学本科《新闻采访》课的期终考试安排在了秦镇之后,以后每年的采访课期终考试就不再是在教室背课文、答卷子的那种传统的考试方式,而是直接把队伍拉到新闻现场上,通过真刀真枪的采访,了解同学们对新闻采访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实际的新闻采访能力。到了2010年,李老师更是带领10级新闻学本科两个班第一次走出了西安,前往了铜川市。这一系列的采访课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是使外事学院的新闻学专业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采访教学之路。

当然,学生并不是社会职业记者,在校外的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正是因为有如此多校内校外实践的锻炼,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坚定了学生的信心。自2005年开展校外寻访实践活动以来,新闻学学子已经成功采访了80多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和各种新闻人物,其中没有一个组没有完成任务,一届一届的传统传承下来,没有人愿意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08级新闻学的蒙古族学生阿茹恒就说:“我这一生最值得我骄傲的事,就是带领我们小组成功采访了著名秦腔演员李爱琴。”她们在采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起初李爱琴并不愿接受采访,一次次挂断她们的电话,拒绝见面,当别的小组已经开始着手撰写寻访教学实践报告的时候,阿茹恒她们小组还没有说服李爱琴接受采访。李老师提出要给这一组换一个题目,但是她们坚决不肯接受,“别的小组都能采访成功,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这是阿茹恒小组每个组员的心声。最后,她们终于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感动了李爱琴,李爱琴搂着她们对她们说:“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执着了!”除此之外,作家高建群、歌唱家冯健雪、话剧导演杨慧珍、表演艺术家、《钟山风雨》里毛泽东的扮演者张克瑶等都对外事学院新闻学的学生赞不绝口。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专业采访课教学实践改革成功之处的一种社会认可。

提倡大二实习,把提高专业素质贯穿到采访教学的每个环节

02级新闻学专科的段冬梅同学是我校新闻专业第一个自觉在寒假实习的学生,03年寒假,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并在《阳光报》实习期间发表了三篇长篇报道,当她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李培元老师之后,李老师把她发表的文章复印出来让全体同学传看,并表扬了她这种新闻实践精神,当时这在整个专业里点燃了一股学习风、实践风。2004年,新闻系更是组织了一次把135名同学分配到30多个新闻单位的统一实习,在40多天的实习期间内,学生发表了1100多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作品。并在实习结束后召开了大型汇报会,外事学院院长黄藤等校院领导也出席了汇报会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黄藤董事长在看新闻学10级张小刚同学撰写的稿件

到了05级新闻学本科开始,李老师倡导要在大二就开始在社会新闻机构进行专业实习,这并不仅是为以后找工作铺路,更是新闻专业同学熟悉媒体操作、锻炼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必须。虽然这一提议起初并不为专业人士所看好,甚至学生在找实习单位时屡屡碰壁,但如今这一新闻教学思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只有把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较好地实现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守时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是新闻专业素质中两点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也是李培元老师一直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学生在一次校外采访中采访文物专家韩保全时,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老人楼下,但考虑到老人需要午休,一直等约定时间到了才去敲门,这让韩保全老人十分感动。守时这一素质的培养在李老师的课上更是被严格要求,新闻学1001班第二学期的采访课上迟到率为0,旷课率为0,创下了李老师带过的所有新闻学专业班级的记录。而就在2013514日,因为是临时补课,上课前五分钟的时候新闻学1201班的班长孙鹏飞发现陈嘉博同学还没到教室,打了电话询问本人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忘了通知陈嘉博今天补课,他向李老师说明情况后老师当即将原委告知全体同学并取得了大家的理解,但当上课铃声响起老师正在点名的时候,陈嘉博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李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1201班的全体同学已经自动响起了一片掌声。守时并不是强迫,而是一种文明,在李老师的课上学生们守时早已变成了一种习惯。

活跃在豆村庙会上的我校新闻系学生正在田间地头讨论他们的现场作业

而团队精神更是李老师在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另一个重点。在李老师讲授的新闻采访课上,每个班的同学都会被分为若干个采访实践小组,每个组都不设固定的小组组长,每次采访教学实践活动前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位首席发言人简称“首席”,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践任务。这样是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得到锻炼,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

有的同学性格内向,甚至上学这么多年都没当过一次小组长,但是“首席制”却能给他们一次领导的机会,让他们带领小组同学去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践任务,新闻学1001班的陈齐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抽到陈齐当首席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是福建人普通话不标准,陈齐平时在班级都很少和同学交流,从来没有想过,也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但是他没有放弃,小组成员也都在尽全力帮助他,最后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对捷星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欢的采访。因为首席要代表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在演练的时候陈齐紧张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但是在正式的校外寻访汇报会上,面对台下的领导、老师和同学,陈齐逻辑清楚、语言清晰,顺利的完成了汇报。当陈齐结束汇报的那一刻全场同学自发的鼓起掌来,有的同学甚至包括李老师都红了眼眶。这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更能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校新闻系学生与社会媒体记者同场采访中国绅士颁奖典礼并在会上提问

外事新闻学专业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02年我校开设新闻专业以来,已经送走了新闻学专业的5届本科毕业生,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佼佼者,06级新闻学本科的林玲同学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林玲是一个广东女孩儿,在校期间曾在华商报、西安电视台、深圳特区报等专业单位实习,毕业后回到了广东老家。在广东求职时,林玲向包括中国电网在内的6个单位投递了简历,其中5个都取得了成功。李老师问林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林玲回答说:“我在实习期间发表的那一摞作品很有杀伤力,面试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在一家杂志社面试时,面试官让林玲现场做一个关于建党90周年的报道策划,林玲当时就想起了她在华商报实习时曾做过一个西安解放70周年的报道策划,于是她灵机一动,把西安解放70周年报道策划的架构套在了建党90周年的策划上,让面试官十分吃惊,这也充分说明了李培元老师倡导大二实习的合理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践,暑期实习的经历和锻炼,不仅使他们更加自信,也为他们在日后的求职、工作中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新闻采访课程改革不仅使新闻专业的学生获益,也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我校商学院06级国贸专业的马雯同学就是其中之一。每当李培元老师上新闻采访课的时候,马雯就会赶来人文学院旁听,每次李老师带领新闻专业的同学做教学社会实践时马雯也跟着去参加,李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也会认认真真的完成。跟着李老师上了一年半的采访课的马雯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新闻采写水平,毕业后马雯在家乡的市公安局工作,成了局里小有名气的通讯报道人才。

不仅如此,外事新闻学的优良传统还表现在毕业生对在校生的传、帮、带上。2012年,李培元老师第一次带领10级新闻学本科的同学走出西安,前往铜川市进行期末的现场采访考试,前期的一些条件准备都是由02级新闻专业已经毕业的董玲玲同学联系安排的。董玲玲是铜川人,毕业后在《铜川日报》实习,因为采写能力强,深得报社器重,在新闻部工作了两年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好稿。因为经常跑采访,她被铜川市财政局领导看中调到财政局办公室写材料,如今已经成为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当李老师向董玲玲表示想要带学生去铜川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董玲玲满口答应,她不仅联系好了考试需要的酒店大会议室,还专程开车到高速路口迎接李培元老师和第一次到铜川市的10级新闻学同学。这种不忘师恩、回报母校,并尽全力帮助学弟学妹完成教学实践任务的行为正是外事新闻学学子社会素质的体现。

 

新闻系学生在铜川进行的期末考试,是由校友董玲玲一手安排的

十年来,外事新闻学已经初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虽然想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还任重而道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外事新闻学专业确实在不断发展。在校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和社会上的职业记者同场采访,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业界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师生协同,不断前进,下一个十年,西安外事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实力和社会声誉一定会更高更响!

关闭

Copyright 2018 ©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地址:陕西西安鱼斗路18号 邮编:710077 
电子邮箱:jwc@xaiu.edu.cn
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